溼熱痿

中醫病證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ī rè wěi

2 註解

溼熱痿   病證名。痿證之一。見《醫學綱目》卷十七。指溼熱傷於筋、肉而致的痿證。《素問·痿論》在論述痿證諸多病因中,列“脾氣熱”和“有漸於溼”等記述;《素問·生氣通天論》則有“溼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爲拘,弛長爲痿”之說。溼熱痿除腿足痿軟、微腫、足趾麻木外,常兼見身重胸悶小便赤澀,脈濡數,苔黃膩。治以清熱燥溼健脾滲溼等法。用加味二妙丸、東垣健步丸清燥湯,或用萆薢丸加味方。參見痿證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