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頭

經穴別名 腧穴學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é tóu

2 英文參考

Wēnliú LI7[中國鍼灸學詞典]

3 概述

蛇頭經穴別名。出《鍼灸甲乙經》。即溫溜[1]。《鍼灸資生經》等作池頭

穴位溫溜
漢語拼音Wenliu
羅馬拼音Wenliu
美國英譯名Warm Stagnant
各國代號中國LI7
日本7
法國莫蘭特氏GI7
富耶氏GI7
德國DI7
英國Li7
美國LI7

溫溜經穴名(Wēnliū LI7)[2][3]。出《鍼灸甲乙經》。別名蛇頭逆注、地頭、通注、池頭溫留。屬手陽明大腸經[3]溫溜手陽明大腸經郄穴[3]。溫即溫暖,溜即流通,此穴有溫通經脈之功,善治肘臂寒痛,故名溫溜[3]。主治寒熱頭痛頭風眩暈面腫面癱腮腺炎,口腔炎,脣乾,流涎舌炎齒痛咽喉腫痛目赤腫痛肩背痠痛疔瘡吐舌腹脹腸鳴腹痛鼻衄,肩臂痠痛肩背痠痛頸項強痛狂言,狂走,癲疾,乳癰疔瘡勞瘵氣喘等。

4 別名

逆注(《鍼灸甲乙經》)、蛇頭(《鍼灸甲乙經》)、地頭[4]、通注[4]池頭[4]溫留[4]

5 出處

鍼灸甲乙經》:溫溜,一名逆注,一名蛇頭手陽明郄穴,在腕後少士五寸,大士六寸。

7 穴名

溫即溫暖,溜即流通,此穴有溫通經脈之功,善治肘臂寒痛,故名溫溜[4]

《廣韻》:“溫,暖也”。溜,通流,水流貌。經脈之氣至此穴如溫水而溜過,故名溫溜。別名蛇頭,一名逆注。若握拳視此穴處肌肉橈側腕伸肌)隆起如蛇頭,頭向下,經脈由此而上。[4]

8 所屬部位

前臂[5]

9 溫溜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屈肘,溫溜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5][6]

溫溜位於前臂背面,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距陽溪穴5寸處(《醫學入門》)[7]

另說溫溜“在腕後,少士五寸,大士六寸”(《鍼灸甲乙經》);“在腕後五寸六寸間,動脈中”(《太平聖惠方》)[7]

溫溜在前臂,腕背側遠端橫紋上5寸,陽溪(LI5)與曲池(LI11)連線上。側腕屈肘取穴[7]

溫溜在手陽明大腸經中的位置

溫溜手陽明大腸經中的位置

溫溜穴的位置

溫溜穴的位置

溫溜穴的位置

溫溜穴的位置(手陽明大腸經

溫溜穴的位置

溫溜穴的位置(肌肉

溫溜穴的位置

溫溜穴的位置(骨骼

10 取法

側腕屈肘,在陽溪曲池的連線上,陽溪上5寸處取穴

在前臂,腕背側遠端橫紋上5寸,陽溪(LI5)與曲池(LI11)連線上,側腕屈肘取穴[7]

側腕屈肘位,當陽溪與曲池連線的中點向下1寸處取穴[8]

11 穴位解剖

溫溜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前臂筋膜橈側腕長、短伸肌。有橈動脈肌支,頭靜脈分佈着前臂背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深支。皮膚由前臂外側皮神經分佈。皮下筋膜內除上述神經還有頭靜脈經過。針入皮膚,在頭靜脈的後方經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進橈側腕長伸肌腱,達橈側腕短伸肌腱,直抵橈骨骨膜。以上二肌(腱)由橈神經深支支配。

11.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橈側腕長伸肌腱橈側腕短伸肌[8]

皮膚→皮下組織橈側腕長伸肌腱橈側腕短伸肌[8]

11.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前臂後側皮神經和頭靜脈分佈,深層有骨間後神經動脈分佈[8]

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橈神經深支,橈動脈肌支與頭靜脈[8]

12 溫溜穴的功效與作用

溫溜有清熱理氣作用

溫溜清邪熱、理腸胃作用[8]

溫溜穴之氣不弛不亢,由偏歷安順行來,此穴具有溫經發汗疏風散寒之功,溫而不熱,通而不湍,主治頭痛面腫咽喉疼痛腸鳴腹痛,肘臂痠痛[8]

溫溜溫熱散通之力,治肘臂寒痛寒厥頭痛等一切寒溼濡滯之症[8]

溫溜有決滯通暢之力,治腸鳴噦噫[8]

13 治病

溫溜主治寒熱頭痛頭風眩暈面腫面癱腮腺炎,口腔炎,脣乾,流涎舌炎齒痛咽喉腫痛目赤腫痛肩背痠痛疔瘡吐舌腹脹腸鳴腹痛鼻衄,肩臂痠痛肩背痠痛頸項強痛狂言,狂走,癲疾,乳癰疔瘡勞瘵氣喘等。

溫溜主治頭痛面腫咽喉腫痛肩背痠痛疔瘡吐舌腸鳴腹痛[8]

溫溜主要用於頭面五官及腸胃等疾患:如寒熱頭痛面腫面癱腮腺炎、口腔炎、舌炎齒痛咽喉腫痛鼻衄腸鳴腹痛腹瀉及肩臂痠痛、癲疾、疔瘡[8]

溫溜主治頭痛面腫項強,口舌咽喉腫痛口眼㖞斜腸鳴腹痛,肩臂痠痛疔瘡[8]

溫溜主治頭風頭痛眩暈面腫,脣乾,流涎齒痛咽喉腫痛目赤腫痛腹脹腹痛腸鳴勞瘵氣喘狂言,狂走,癲疾;肩背痠痛頸項強痛乳癰疔瘡[8]

五官系統疾病:口腔炎,舌炎腮腺炎;

其它:扁桃體炎面神經麻痹,下腹壁肌肉痙攣,前臂疼痛

溫溜穴在消化潰瘍穿孔時常出現壓痛,與它穴配合可做出進一步診斷。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一般直刺0.5~0.8寸[8]

直刺0.5~1寸[8][8][8],局部有酸脹感[8],向手部放散[8]

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針感向手部放散。

14.2 灸法

可灸[8][8][8]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8]

艾炷灸溫鍼灸3~5壯,艾條溫灸5~10分鐘。

15 配伍

溫溜穴配期門項強傷寒[8]

溫溜配勞官治口腔[8]

溫溜合谷少商咽喉腫痛[8][8]

足三裏腸鳴腹痛[8]

溫溜內庭合谷,治牙痛[8]

溫溜足三裏上巨虛,有調理腸腑,行氣止痛作用,治腸鳴腹瀉腹痛[8]

溫溜曲池,有清熱利咽作用,主治喉痹不能言。

溫溜僕參,有豁痰寧神作用,主治癲疾。

16 文獻摘要

備急千金要方》:腸鳴而痛,溫溜主之。

千金翼方》:狂癲哭泣,灸手逆注三十壯。

鍼灸甲乙經》:傷寒寒熱頭痛,噦衄,肩不舉溫溜主之。瘧,面赤腫,溫溜主之。腸鳴而痛,溫溜主之。口齒痛溫溜主之。癲疾,吐舌鼓頷狂言見鬼,溫溜主之。狂僕,溫溜主之。喉痹不能言,溫溜曲池主之。

鍼灸大成》:主腸鳴腹痛傷寒噦逆噫,膈中氣閉寒熱頭痛,喜笑狂言見鬼,吐涎沫風逆四肢腫吐舌,口舌痛喉痹

百症賦》:審他項強傷寒溫溜期門而主之。

17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31.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91.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4. ^ [4]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5. ^ [5]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7.
  6. ^ [6]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4.
  7.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82.
  8. ^ [8]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