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漁邨

近現代 人物百科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ěn yú cūn

2 註解

沈漁邨,女,1924年2月出生,漢族,浙江省杭州市人,195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醫學系,精神病學家、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997年11月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 1951年赴蘇聯留學攻讀精神病學研究生,1955年畢業,獲醫學科學副博士學位。 曾任北京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精神科主任、副院長,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WHO/北京精神衛生研究與培訓合作中心主任。現任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名譽所長,衛生部精神衛生學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心理衛生雜誌社社長。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她率先改革精神病約束病人的舊管理模式,創立人工冬眠新療法,爲控制病人興奮,實行開放管理創造條件。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首創在農村建立精神病家庭社會防治康復新模式獲得成功,獲衛生部乙級科技成果獎,成果已在國內推廣。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引進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的先進方法組織國內六大行政區的12個單位進行了全國首次精神疾病流行學調查,使得我國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研究水平迅速與國際接軌,於1985年獲衛生部乙級科技成果獎。並對老年期癡呆篩查和診斷工具、發病率、患病率及發病危險因素進行研究,開展抑鬱症病人的生化基礎與藥物治療機理研究。 上述課題在1993年分別獲得衛生部與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研究我國不同民族酒癮的遺傳學,首先發現我國蒙古族爲ADH多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指導研究生。1984年被聘爲博士研究生導師,爲我國精神病學專業培養出第一名博士研究生和第一名博士後研究人員。

主編《精神病學》大型參考書於1980、1988、1995、2001出版四版,分別獲衛生部優秀教材獎、國家新聞出版署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衛生部傑出科技著作、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正在進行第五版的編輯工作。主編衛生部規劃教材《精神病學》第二版、第三版,主編的《精神病防治與康復》榮獲中宣部頒發的全國首屆奮發文明進步圖書二等獎。發表論文百餘篇,被SCI收錄19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50餘次。 1986年被挪威科學文學院聘爲國外院士。 1990年12月被美國精神病學協會聘爲國外通訊研究員。 曾任WHO總部精神衛生專家組成員。衛生部精神衛生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醫學科學評議組成員,《中華精神科雜誌》總編輯。1959年被北京市授予文教衛生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九十年代是北京醫科大學首批8位名醫之一。2002年8月由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衛生部、民政部、財政部、公安部、教育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授予“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先進個人”稱號。2006年榮獲中國醫師協會首屆傑出精神醫師獎。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