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

生態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ēng tài nóng yè

2 英文參考

ecological agriculture

3 註解

生態農業的概念是由美國土壤學家威廉姆﹒阿爾伯裏奇首先提出的。他看到有機農業確能克服石油農業的種種弊端,但有機農業僅限於農業內部的封閉循環,生產力不高。因此,他認爲理想的替代農業,應是生態上能自我維持,經濟上又有高效益的農業。生態農業的思路比較寬廣,很快得到普遍重視和試驗研究。

生態農業在指導思想上也謀求與自然秩序相和諧,但它更強調應用生態學原理創造性地經營農業。20世紀80年代初,在世界替代農業研究運動的推動下, 爲了尋求中國農業持續發展模式,以生態學家馬世駿教授爲首的一批科學家和以邊 疆同志爲首的一批農業領導者,提出“中國生態農業”概念。生態農業生態工程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目的是通過提高對太陽能的利用率、生物能的轉化率,以及促進廢棄物的再生循環利用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等途徑,獲得更多糧食和農副產品,並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4 基本內涵

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生態經濟規律,因地制宜地設計、組裝、 調整和管理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系統工程體系。它要求把發展糧食與多種經濟 作物生產,發展大田種植與林、牧、副、漁業,發展大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結合 起來,利用傳統農業精華和現代科技成果,通過人工設計生態工程協調發展與 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矛盾,形成生態上與經濟上兩個良性循環,經 濟、生態、社會三個效益的統一。

5 主要特徵

綜合性。使農、林、牧、副、漁各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綜合發展,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多樣性。以多種生態模式、生態工程和豐富多彩的技術類型裝備農業生產,使各區域都能揚長避短。

高效性。通過農業物質循環能量層次綜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降低農業成本,提高效益。

持續性。改善生態環境,防治污染,維護生態平衡,提高農產品安全性

6 生態農業的主要內容

生態農業的主要內容包括:

(1)建立農、林、牧、副、漁的綜合經營體系。充分利用每種農業生物和產品,設法讓廢棄物通過食物鏈或加工鏈而被多次循環利用,變廢爲寶,力爭做到無廢料、無污染

(2)充分利用太陽能。如利用套作、間作等措施,提高作物太陽能吸收和利用。

(3)開發農村能源,如利用風能、水能、地熱,發展沼氣和營造薪炭林等。

(4)擴大有機肥源,合理施用化肥,改革耕作制度,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5)改善農村生活和生產環境,加強山、水、田、路綜合治理,防止環境污染,防止疾病傳播。下圖表示養殖業內部的物質循環利用。

7 生態農業樣板

生態農業的經營規模一般較小,目前歐美的生態農場,多數爲30~60公頃。菲律賓的瑪雅農場被認爲是國外生態農業的典範。

瑪雅農場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附近,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經過10年建設,農場的農林牧副漁生產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農業生態系統

瑪雅農場的前身是一個麪粉廠。經營者爲了充分利用麪粉廠產生的大量麩皮,建立了養畜場和魚塘;爲了增加農場收入,建立了肉食加工和罐頭製造廠。隨着農場的發展,他們又找到一塊24公頃的丘陵地,擴大生產規模,取名爲瑪雅農場。到1981年農場已擁有36公頃的稻田和經濟林,飼養了2.5萬頭豬、70頭牛和1萬隻鴨。爲了控制糞肥污染循環利用各種廢棄物,他們陸續建立起十幾個沼氣生產車間,每天產生沼氣十幾萬立方米,滿足了農場生產和家庭生活所需要能源。另外,從產氣後的沼渣中,還可回收一些牲畜飼料,其餘用作有機肥料。產氣後的沼液經藻類氧化塘處理後,送入水塘養魚養鴨,最後再取塘水、塘泥去肥田。農田生產的糧食又送麪粉廠加工,進入又一次循環

像這樣一個大規模農工聯合生產企業,不用從外部購買原料、燃料、肥料,卻能保持高盈利,而且沒有廢氣、廢水和廢渣的污染。這樣的生產過程由於符合生態學原理,合理地利用資源,實現了生物物質的充分循環利用。

1980年,在瑪雅農場召開了國際會議,與會者對該生態農場給予高度評價。生態農業現已受到世界各地的高度重視。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