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知覺

心理學與精神病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è huì zhī jué

2 英文參考

social perception

人們知覺到的刺激可以分爲兩大類,一類是物,一類是人。把由感官獲得的關於他人的信息加以組織和解釋,形成對人的印象稱做對人的知覺。也可以叫做對人的印象。所謂對人的知覺不僅包括着人的外貌、言談、舉止,也會有對人的動機情感能力個性心理狀況的判斷。由於對人的知覺是構成人際之間交往的基礎,所以又稱爲社會知覺

3 第一印象

對人的知覺與對物的知覺的重要區別在於,對人的知覺決不限於單純地知覺其外部特徵,它是與人的內在狀態的判斷相聯繫的。我們總是試圖通過某人的外表特徵推斷其內部的心理活動狀態,並將這些外在特性作爲認識他人的一種傾向加以判斷。在對人的知覺中,“第一印象”十分重要,甚至會影響以後長期對某個人的態度。

第一印象”指素不相識的人,初次見面時所獲得的印象。當我們第一次見到陌生人時,如火車上的旅伴,入學第一天碰到的新同學等,雖然對他們的個性能力品德等一無所知,卻會因爲這種初次相交留下很深的印象。這一印象主要受到外表的影響,即他人的容貌、衣着、動作、表情、談吐等。從第一印象的形成與作用中可以看出,對人的知覺的一個普遍的傾向是,對他人的第一印象是在很少的或有限的信息資料基礎上形成的,並且是很快形成的。有時兩人相見只需一瞬間,有時只需看一下照片,就形成了相互之間的印象。

4 第一印象的特點

第一印象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於初次見面,彼此接觸機會較少,對人獲得的知覺資料也必然較少。在對人掌握很少信息資料的情況下,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具有以下的特點:

首先表現在,既使在零星資料中,對他人的印象也往往具有一致性。

在對人的知覺中,特別是在估價時,傾向於從信息資料中得出一個統一的印象,也就是把他人作爲一個具有一致性的對象來觀察。他是誠實的,或者虛僞的;熱情的,或者冷酷的。在信息資料發生矛盾時,觀察者甚至會歪曲或重新整理資料,用以形成統一的印象。在第一印象中,不會得出他既誠實又虛僞,既熱情又冷酷的判斷來。所以,不同的觀察者所得出的統一印象未必相同,每個人都有他認爲最重要的特徵,但每個觀察者的印象都是統一的。

其次,估價在對入的知覺中十分重要。統一的印象是在少數信息資料基礎上形成的,其中有三個範疇需要我們加強研究和給予注意的,即估價、力量和活動。根據這些範疇就可以描述出某一個人與衆不同的印象來。這三者中,估價最爲重要。它似乎決定着許多變化,即倘若我們把人放在這個範疇中,對他的其他大量知覺都會服從這一範疇。所以,估價構成對人的知覺中最重要的範疇。對人的估價主要是根據其社會性行爲智力品質。前者會影響觀察者的喜好程度,後者則會引起觀察者的尊重。而我們對人的觀察最初則是根據個人的好惡來考慮的。

在對人的估價中,中心性的品質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所謂中心性的品質指那種與其他品質的聯繫更爲密切,包含更多有關個.人內容的品質。例如,禮貌—生硬與熱情·冷酷這一對品質相比,後者更具有中心性。心理學家的實驗證明,結兩組被試描述同一個人,包括七種品質:聰明、熟練、勤奮、熱情、堅決、實幹和謹慎。給第二組的描述只將品質中的熱情換成冷酷,其他不變。結果兩組被試對某人的印象引起了實質性的變化。第一組被試見到此人時,願意同其交往,談得投機。並且認爲他同時具有幽默感。第二組被試表現出不願與其接近,同時產生此人自以爲是、一本正經、易怒等印象。

第三,在較多信息資料基礎上形成的綜合印象,可能是將信息相加,也可能重新分析,得出新的印象。

當對一個人擁有許多信息資料,瞭解到他的許多品質之後,怎樣把這些品質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綜合的估價呢?目前還沒有一致的看法。一種見解認爲,綜合印象相當於兩種或幾種品質的平均數值。例如,某人具有一種積極肯定的品質——堅決,綜合的印象是二者之間,即中等積極肯定特性。另一種見解認爲,接受一種新的信息之後,會將它與以前的信息溶合在一起,重新進行分析,得出一個整體的連貫的印象。

5 影響社會知覺的因素

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有許多因素可以影響對人的社會知覺,主要有以下幾點:

5.1 觀察者的狀態

不同的人會從各自不同的範疇去組織知覺,每人都有自己所重視的特性和內容,遇到他人時,都會根據自己認爲重要的特性去形成對人的印象。所以,觀察者的主觀感覺、生活狀況、價值觀和期望等都會影響對他人的知覺。實驗證明,一個等着電擊而被嚇壞了的人,也會把別人視爲是恐懼者;—“個聽力較差的人,總習慣於對別人大聲說話,惟恐別人聽不見。

5.2 知覺偏見

一些知覺偏見經常影響人們正確印象的形成。這是因爲:

一是光環作用(又稱“暈輪效果”)的結果。最初所形成對他人的好的和壞的印象,象光環一樣籠罩着人們,致使人們對他人的其他品質也被推斷爲好的或壞的。例如,對於一個循規蹈短的學生,往往認爲他的其它方面也是可取的。而對一個因做錯了一件事,產生壞印象的學生,不論其他事做得如何完滿,也認爲毫無可取之處。

二是刻板化。刻板化是指對社會上一類人的簡單、固定、籠統的看法。它深藏在人們的意識之中,影響着對人的知覺。例如,一提到教授、科學家就會認爲他們一定是文質彬彬、戴黑框眼鏡、提皮包的人。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北方人憨厚而直率,南方人聰穎而靈活。刻板印象是構成人際間偏見的主要原因,種族偏見也包含着刻板化的心理因素。而在西方對黑人刻板化的看法是迷信與懶惰。這些偏見是錯誤的。

三是邏輯錯誤。我們往往根據某一特性的存在,推論出另一些特性來。例如,知道某人是聰明的,同時會指望他富於想象力、機敏、深思熟慮和可信賴。認爲保守的人,同時是缺乏幽默感的。其實在這些品質之間並無必然的邏輯關係,保守的人未必不幽默,所以把這種推理叫作邏輯錯誤。這種錯誤傾向是建立在人格理論的基礎上的。人們往往把各種各樣的人都歸入一些現成的類型當中。發現了某人具有某些代表性的品質就認爲他符合某一種類型的模式,同時假設他具有這一類型的其他品質。所以,關於人格分類的理論影響着對他人的知覺

四是假定性相似知覺他人時的一種傾向是樂於從自己出發去假設別人,用自己的好惡來推斷別人。觀察者往往認爲他人與自己是相同的,也就是將自己的需要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所以觀察者可能歪曲所得的信息,使觀察對象更象自己。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