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集註

傷寒著作 清代 中醫學 書籍 古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āng hán jí zhù

2 註解

傷寒集註》即《舒氏傷寒集註》。《舒氏傷寒集註》爲書名[1]。簡稱《傷寒集註[1]。10卷[1]。清·舒詔編撰[1]。刊於1750年[1]。作者爲喻嘉言再傳弟子,於《傷寒論》注家中推崇喻氏《尚論篇》,但又認爲“其間遺義尚多”,遂以此書爲基礎,“參考百家,徵以症治”(見自序)予以補訂集註,並記述了舒氏本人及其門弟子的一些學術見解[1]。本書還補充了《傷寒論》113方方論,將原方列於條文之下,闡析立方之旨、命名之義及藥物性能[1]。書刊行後,舒氏兩次重訂,後世流通本爲1770年《再重訂傷寒集註[1]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42.

全本在線閱讀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