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蔘膏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rén shēn gāo

2 魏氏家藏方》卷十

2.1 組成

人蔘去蘆)1兩,白朮(炒)半兩,丁香(不見火)半兩,藿香葉半兩,白豆蔻1分。

2.2 主治

小兒一切脾胃不和。小兒啼哭未定,氣喘未調,使兒急飲乳,即兒氣逆,乳不得下,反致嘔逆,甚則吐利,成胃虛病。

2.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至2丸,米飲化下,乳前服。

2.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雞頭子大。

2.5 附註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人蔘丸”。方中白豆蔻用量原缺,據《普濟方》補。

3 傳信適用方》卷四

3.1 組成

人蔘1兩,白朮半兩,丁香半兩,藿香半兩,白扁豆1分。

3.2 主治

小兒泄瀉,煩渴嘔逆

3.3 用法用量

量兒大小,以生薑湯下5-7丸至10丸。

3.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綠豆或麥粒大。

3.5 附註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人蔘丸。”

4 永類鈐方》卷二十一

4.1 組成

人蔘1錢,訶子肉(炮)1錢,木香1錢,肉豆蔻(煨)1錢,丁香1錢,藿香1錢,砂仁1錢,甘草(炙)1錢。

4.2 主治

吐瀉脾虛,睏倦不食腹痛而滿。

4.3 用法用量

3歲1丸,空心白湯化下。

4.4 加減

腹滿,加沉香

4.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雞頭子大。

5 丹溪心法·附錄》

5.1 組成

人蔘

5.2 功效

元氣

5.3 主治

滯下,昏僕目上視,溲注而汗泄,陰虛陽暴絕;嗽而肺虛者。諸症因攻擊之過,以致元氣耗憊,用此補之。

5.4 用法用量

煎膏服。並灸氣海穴。

5.5 臨牀應用

滯下昏厥浦江鄭義士,病滯下。一夕,忽昏僕,目上視,溲注而汗泄。翁診之,脈大無倫。即告曰:此陰虛陽暴絕也。蓋得之病後酒且內,然吾能愈之。急命治人蔘膏,而且促灸其氣海。頃之手動,又頃而脣動,及參膏成,三飲之。其後服參膏盡數斤,病已。

5.6 附註

攝生衆妙方》:用好人蔘去蘆)或一斤二斤,隨意切片,入瓷鍋,水浮於藥一手背,文武火煎幹一半,傾置一瓶盛之;又將渣煎,又如前並之於瓶,凡煎三次,驗參渣嚼無味乃止。卻將三次所煎之汁去渣,仍人瓷鍋內,文武火慢慢熬成膏。如一斤參,只好熬得一飯碗足矣。及成膏入碗,隔宿必有清水浮上,亦宜去之,只留稠膏。

6 普濟方》卷一五八引《經驗良方

6.1 組成

人蔘知母黃芩款冬花貝母紫菀杏仁豬牙皁角、桔梗荊芥防風甘草等分

6.2 主治

大人小兒,傷風咳嗽,氣粗多涎,身熱

6.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用好蜜和熟水化下。

6.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成膏,爲丸如皂莢子大。

7 《衛生總微》卷十

7.1 組成

人蔘去蘆)、滑石藿香葉(去土)半兩,丁香1分,甘草2錢(炙),硃砂1錢半(研,水飛)。

7.2 主治

小兒脾胃虛冷,乳食不化,吐逆連並,不喜乳食。

7.3 用法用量

每用皁子大,米飲化下,不拘時候。

7.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和膏。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