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再灌注損傷

動脈栓塞 動脈疾病 脈管疾病 疾病 普通外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概述

隨着血管外科的發展,急性動脈栓塞的治療取得了可喜的進展,但病死率和患肢截肢率仍相當高,導致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缺血性橫紋溶解及由此產生的肌紅蛋白離子紊亂、氧自由基等引起代謝綜合徵(myonephropathic-metabolic syndrome,MMS),即肌病腎病代謝綜合徵。以往未能對此代謝性改變給予足夠的重視,所以患者預後較差。近期文獻統計,急性動脈阻塞後MMS發生率爲7%~37.5%,而其真正發病率仍是一個未知數。肌病腎病性代謝綜合徵可分爲2個階段:急性缺血期(血管阻塞期)及血供重建灌注期。急性缺血期表現爲患肢劇烈疼痛、皮溫低、膚色蒼白、發紺、感覺異常或消失,運動或檢查肢體均會加重疼痛,最典型的臨牀表現是患肢僵硬或壞死強直,尤其是遠端關節如膝、踝,發生凍僵”現象;血供重新建立及再灌注期的臨牀症狀隨缺血程度不同而異,嚴重者雖血供恢復,但因遠端組織灌注不完全,疼痛非但不減輕反而加劇,但肌肉關節僵硬有所緩解。確診後應立即補充丟失液體及糾正酸鹼、電解質平衡。無論是否發現肌紅蛋白尿,均應給予碳酸氫鈉以糾正可能或已存在的酸中毒並有利於肌紅蛋白的排出。如出現小腿或更高位肌肉僵硬,應考慮施行肌筋膜切開術。儘快行取栓術或其他必要的血管重建術。

3 英文名稱

myonephropathic-metabolic syndrome

5 分類

普通外科 > 脈管疾病 > 動脈疾病 > 動脈栓塞

6 ICD號

I74.8

7 肌病腎病性代謝綜合徵病因

7.1 急性動脈阻塞

(1)急性動脈栓塞

(2)非栓塞動脈阻塞。包括:①腹主動脈腹主動脈瘤急性血栓形成;②體外循環時股動脈插管;③動脈創傷;④大動脈重建時鉗夾阻斷血流。

7.2 缺血性肌壞死

7.3 創傷性肌病

損傷、長期昏迷藥物毒性作用感染燒傷金屬中毒

8 病機

8.1 缺血性改變

急性動脈阻塞後幾小時內即可出現患肢的蒼白、腫脹,在24h時這一變化更爲顯著。此時切開肌肉,可呈魚肉樣外觀,24h以後,肌肉充血而發紫,變硬,切開筋膜時,仍有活力的肌肉轉爲粉紅色,並從筋膜切開上疝出;如不能緩解,血運恢復後,水腫會進一步加重,此時肌肉可能會呈現不同程度的壞死

鏡下見,病變初期一些肌纖維保持完整的外觀,一些肌纖維發生核缺失及細胞質的輕微凝固,呈顆粒樣變,此爲缺氧早期的特徵性改變。24h後,部分肌纖維發生腫脹和玻璃樣變。晚期(48~72h),受損局部出現肌纖維橫紋和胞核消失。截肢後標本顯示:再生肌纖維出現輕度至中度的變性,甚至壞死

骨骼肌占人體重的42%左右,在其複雜的結構中包含大量的生化物質,使得這種肌組織對缺氧極度敏感。在缺氧狀態下,這些生化物質釋放入血,其中一些物質對人體的損害甚至是致命性的,也是引起MMS的主要因素。肌纖維細胞膜骨骼肌病理生理過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缺血時,肌細胞三磷腺苷三磷酸腺苷)(ATP)顯著減少,導致膜的通透性異常改變,引起肌漿網內外空間構型的嚴重破壞,使得各種生化物質的跨膜交換發生異常,從而導致一系列代謝綜合徵發生(圖1)。在血運重建及再灌注期,患肢產生大量氧自由基,主要包括超氧陰離子,過氧化化氫和羥基氧自由基性質不穩定,有很強的反應性,具有細胞毒性氧自由基很易與巰基酶、蛋白質、脂質和DNA等發生反應,破壞組織細胞的化學結構細胞膜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是最易受氧自由基影響的物質,造成生物膜完整性的改變,進一步引起肌細胞生化物質入血,導致MMS及肌細胞壞死

8.2 代謝綜合徵

代謝綜合徵可爲暫時的,亦可是遷延的,此徵發生在血供重建後尤爲明顯。

8.2.1 (1)代謝性酸中毒

幾乎發生於所有患者,但程度不盡相同。代謝性酸中毒源於酸性代謝產物的堆積:組織缺血缺氧導致有氧代謝減少和無氧酵解增強,產生大量乳酸丙酮酸。初期,2種酸升高程度一致,之後,乳酸水平升高快於丙酮酸,血pH值和C02含量降低,陰、陽離子的數量卻顯著增加。

血供重建前,受累肢體的迴流靜脈pH值下降,低於或等於7.2,提示預後不良,重建後若pH值繼續下降提示預後更差。

8.2.2 (2)電解質的變化

血清鈉離子大多在正常範圍內。鉀離子在初期也在正常範圍內,血運重建後,肌細胞溶解釋放大量的鉀入血,血鉀明顯升高,突然去除血管夾可能導致心搏驟停。高鉀血癥可引起心率失常及心搏驟停。約半數以上患者伴低鈣、高磷血癥及少尿。少尿期鈣磷比值變化是由於肌細胞膜透性變化所致。正常情況下,細胞外液鈣離子濃度比細胞內鈣離子濃度高3~4倍。如果肌細胞膜破壞,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得以增多,直至細胞內外液鈣離子濃度相等,肌細胞收縮性增強,造成缺血肢體發生僵硬和部分MMS患者在腎衰時出現肌肉痙攣現象。

8.2.3 (3)酶學變化

血供重建前,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PK)的血漿含量略有升高,受累肢體靜脈血中含量卻很高。血供重建後,CPK又有所升高。CPK,尤其是其同工酶CPK-MM升高是肌肉損害的直接證據,高含量CPK 通常反映進行性肌壞死。此時,如皮膚色澤正常,常導致錯誤的判斷皮膚完好並不反映其深面的肌組織正常。在輕症中,CPK在恢復血供後幾小時或1~2天內下降,在較爲嚴重病例,CPK在幾天內升至1000~2000U,10~12天后恢復正常。在重症和死亡病例中,CPK進行性升高,達到2萬U以上。所有患者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穀草轉氨酶(Serum 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SGOT)水平均有升高。SGOT的升高水平與缺血程度成正比,SGOT持續升高不下表明肌肉發生了不可逆轉的病理損害。

LDH和CPK在MMS與心梗時均有升高,但其變化規律不同,應注意鑑別。

8.2.4 (4)肌紅蛋白尿

血管阻塞後幾小時內,尿量常減少,因尿中含有骨骼肌溶解所釋放的肌紅蛋白而呈現櫻紅色。肌紅蛋白尿於48h達高峯,持續數天,其升高值和肌肉溶解的範圍和程度有關。尿中出現的肌紅蛋白是一種愈創樹脂陽性,或聯苯胺陽性,或正鹼陽性的顆粒,而尿中無紅細胞,同時血漿是澄清的。肌紅蛋白尿常被誤診血紅蛋白尿。Berman提出以下鑑別方法:紅色血漿+紅色尿液血紅蛋白尿;澄清血漿+紅色尿液肌紅蛋白尿。肌紅蛋白特異性定性檢查方法包括:化學法、分光光度測定法和免疫學方法。Markowiz報道了尿中肌紅蛋白定量測定法,使早期準確檢測血、尿中肌紅蛋白成爲可能。

8.2.5 (5)肌紅蛋白血癥

腎臟排除肌紅蛋白有時會延遲,早期僅排出少量,很難證實肌紅蛋白尿的存在,從而誤診。因此,在未檢出肌紅蛋白血尿時,對於高度懷疑有橫紋溶解患者,我們應檢驗血中肌紅蛋白

8.2.6 (6)急性腎衰

腎功損害程度因肌缺血、酸中毒肌紅蛋白尿的程度而異。輕中度病例中,腎功僅爲暫時且可逆性損害,排尿量減少,多數病人出現少尿或無尿。繼之病人血尿素氮和肌酐迅速升高。在重度病例中,出現嚴重酸中毒伴遷延性肌紅蛋白尿,如不立即透析,將出現不可逆的腎損害,甚至死亡。組織學檢查顯示腎小管中存在肌紅蛋白管型,含少量上皮細胞急性腎小管壞死程度取決於肌紅蛋白阻塞腎小管的程度,這一病理改變常稱爲肌紅蛋白腎病。有時這種腎病與病人患有的腎小球硬化性損害協同作用,嚴重影響預後。根據動物實驗及人體屍檢所得資料提示肌紅蛋白所致的腎小管機械性阻塞與急性腎衰有因果關係,但是否肌紅蛋白腎小管有直接毒性一說尚有爭議,因爲實驗表明注射肌紅蛋白並不導致急性腎衰

9 肌病腎病性代謝綜合徵的臨牀表現

隨着病程的進展,可分爲2個階段:急性缺血期(血管阻塞期)及血供重建灌注期。

9.1 急性缺血期

急性缺血期表現爲患肢劇烈疼痛、皮溫低、膚色蒼白、發紺、感覺異常或消失,運動或檢查肢體均會加重疼痛。本期最典型的臨牀表現是患肢僵硬或壞死強直。尤其是遠端關節如膝、踝,發生凍僵”現象。肢體的僵硬預示着代謝綜合徵發生。12~24h後肢體嚴重腫脹,遍及整個患肢,有時大腿小腿更爲顯著。水腫主要發生肌肉組織內,腫脹肢體可呈現柔軟、拉緊、木樣質地,呈非凹陷性。因同時伴皮溫低、發紺,常被誤診爲“股青腫”,二者主要區別在於此水腫發生肌肉內而非皮下組織患者常可出現躁動、神志恍惚定向力障礙。這些神經症狀可能由於氮質血癥及其他代謝物質共同作用於腦組織的結果。此期常伴不同程度的代謝紊亂如:酸中毒、氮質血癥和高鉀血癥,若不及時糾正,可引起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

9.2 血供重新建立及再灌注

血供重新建立及再灌注期臨牀症狀隨缺血程度不同而異。嚴重者雖血供恢復,但因遠端組織灌注不完全,疼痛非但不減輕反而加劇。灌注不完全是因爲肌間動脈分支較主幹阻塞嚴重,血供不易恢復。但肌肉關節僵硬有所緩解。受累的小腿或前臂間綜合徵仍然存在。血供恢復後,血小板纖維蛋白組織的微血栓可進入肺循環,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圖2)。

10 實驗室檢查

10.1 血液檢查

血鉀、CPK、SGOT及LDH升高的程度反映骨骼肌壞死的程度和範圍;血肌紅蛋白增高注意腎衰可能;血pH值下降,特別是在血運重建後,pH值進一步下降提示預後不佳。

10.2 尿液檢查

尿液中出現肌紅蛋白時應警惕腎衰發生

10.3 氧自由基檢測

因其化學性質不穩定半衰期很短,故檢測有一定困難可通過測定與脂質過氧化化氫作用成比例增加的丙二醛酸,間接測定氧自由的存在。

11 肌病腎病性代謝綜合徵的診斷

凡有肌病腎病性代謝綜合徵病因者均應考慮肌病腎病性代謝綜合徵的可能性。早期突出的表現是肌肉收縮關節僵硬和患肢非凹性水腫患者可因疼痛代謝障礙和氮質血癥的影響出現精神症狀血運重建及再灌注期的突出表現爲非凹性水腫、櫻紅色尿、少尿或無尿及心功能受損的表現。

12 肌病腎病性代謝綜合徵的治療

肌病腎病性代謝綜合徵的治療應同時兼顧局部和全身治療。警惕潛在併發症的發生是診治的關鍵。

治療前須確定2大重要表現:①有無肌紅蛋白尿;②有無患肢僵硬、非凹性水腫監測體循環及受累患肢血的生化指標;如pH值肌紅蛋白、CPK、PCO2、PO2、血K等,判斷血容量,根據檢測結果,給予對症處理。

12.1 術前治療

立即補充丟失液體及糾正酸鹼、電解質平衡。無論是否發現肌紅蛋白尿,均應給予碳酸氫鈉以糾正可能或已存在的酸中毒並有利於肌紅蛋白的排出。

如出現小腿或更高位肌肉僵硬,應考慮施行肌筋膜切開術。具體術式依據肌肉水腫範圍和術中觀察到的組織活力而定。

12.2 手術及術中、術後的治療

儘快行取栓術或其他必要的血管重建術。術中、術後必須持續給予甘露醇和鹼性藥物,以防肌肉進一步受損,直到血pH值,尤其是患肢血pH值恢復正常。鹼性藥物的使用在有肌紅蛋白尿時尤爲重要,以防止肌紅蛋白腎小管內酸性環境沉積形成管型。同時,恢復電解質平衡,包括降低血K至正常範圍。若出現腎衰,應行血液透析,直到腎功恢復。

應用氧自由基清除劑,以減輕缺血的骨骼肌灌注所導致的肌肉進一步損害。奧古蛋白(超氧化物歧化化物歧化酶,SOD)和過氧化化氫酶(Catalase,CAT)可分別清除各種來源的O2-和H202,聯合應用效果更好。過氧化物酶(Peroxide Dismutase,POD)能將H2O2轉化爲水,從而避免OH的產生,比奧古蛋白(SOD)、過氧化化氫酶(CAT)、更有效。維生素E也可應用。甘露醇既能減輕細胞水腫又能抗氧自由基,起到保護心肌骨骼肌作用

肢體如有壞疽,應行截肢術。即使無明顯壞死,爲防止代謝物從缺血肌組織擴散,尤其是出現嚴重、廣泛的橫紋溶解時,也應行截肢術。

13 預後

影響預後的主要因素:①閉塞血管的數量、範圍、程度;②閉塞持續時間;③肌間小動脈、小靜脈受累的範圍;④MMS的早期診斷;⑤針對缺血和早期代謝性改變的及時治療措施,包括自由基引起的改變。

壞疽導致截肢的發生率爲30%~50%;病死率爲30%~80%;高病死率主要原因是高鉀血癥、難以控制酸中毒急性腎衰

治療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