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差

腧穴學 穴位特效按摩 足太陽膀胱經經穴 鍼灸學 經穴 中醫學 前頭部腧穴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ū chā

2 英文參考

Qūchā BL4[中國鍼灸學詞典]

qūchā[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B4[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BL4[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曲差
漢語拼音Qucha
羅馬拼音Chucha
美國英譯名Crooked and Inferior
各國代號中國BL4
日本4
法國莫蘭特氏V4
富耶氏
德國B4
英國B4
美國BI4

曲差經穴名(Qūchā BL4)[1]。出《鍼灸甲乙經》。別名鼻衝[2]。屬足太陽膀胱經[2][2]。曲即曲折,差即不齊,足太陽膀胱經眉衝曲而向外,至此穴又曲而向後,表現參差不齊,故名曲差[2]曲差穴主治頭痛頭暈,目視不明,目痛鼻塞目眩鼻衄,偏正頭風巔頂痛鼽衄,噼,心中煩滿熱病汗不出,喘息不利,頭部瘡癤,現代又多用曲差穴治療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鼻息肉眩暈癲癇鼻炎鼻竇炎眼瞼痙攣,結膜炎等。

4 曲差穴的別名

鼻衝(《鍼灸甲乙經》)。

5 出處

鍼灸甲乙經》:頭痛身熱鼻窒喘息不利,煩滿汗不出,曲差主之。

6 穴名

曲即曲折,差即不齊,足太陽膀胱經眉衝曲而向外,至此穴又曲而向後,表現參差不齊,故名曲差[2]

曲,有屈曲不直之義;差,有不齊之義,或有邪義[3]足太陽經自睛明直行向上,行至眉衝處即橫行向外,曲而不齊也[3]。又以其橫列不與髮際諸穴相齊,故名之以“差”(差,音池,參差不齊也)[3]

7 所屬部位

頭部[4]> 前頭[5]

8 曲差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曲差穴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5寸,即神庭頭維連線的內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上[5]

曲差穴位於頭正中線入前髮際0.5寸,再旁開1.5寸處;或於神庭頭維兩穴連線的內1/3與中1/3的交點處取穴(《銅人腧穴鍼灸圖經》)[5]

另說曲差穴在前髮際上,距頭正中線1.5寸(《鍼灸甲乙經》);或在頭正中線入前髮際0.5寸,再旁開1寸處(《鍼灸集成》)[5]

曲差穴在頭部,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5寸[5]

曲差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中的位置.png

曲差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中的位置

曲差穴在頭部的位置.png

曲差穴在頭部的位置

曲差穴的位置

曲差穴的位置

曲差穴的位置

曲差穴的位置(血管

曲差穴的位置

曲差穴的位置(肌肉

9 曲差穴的取法

曲差穴在頭部,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5寸[5]

正坐或仰臥位,在神庭旁1.5寸,入髮際0.5寸,當神庭頭維胃經)連線的中1/3與內1/3的連接點取穴

快速取穴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再旁開量2橫指,取前髮際中點至額角發跡連線的內1/3與外2/3交界處即是曲差[6]

10 曲差穴位解剖

曲差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枕額肌、腱膜下結締組織骨膜皮膚厚而緻密,由額神經的眶上神經和滑車上神經分佈。皮下組織脂肪纖維束組成,內含豐富的血管神經末梢。枕額肌的額腹由面神經的顳支支配。針經上述結構以後,水平向行刺於腱膜下疏鬆結締組織內。

10.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枕額肌額腹[6]

10.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眶上神經動脈的分支分佈;深層有面神經顳支和眶上動脈分支分佈[7]

布有額神經外側支和額動、靜脈[7]

11 曲差穴的功效與作用

曲差穴有疏風明目通竅作用[7]

曲差穴有清熱明目安神利竅的功效。

曲差穴位居頭部,故以治療頭、額部的局部病爲主[8]

曲差穴有清頭散風之功[8]

12 曲差穴主治病

曲差穴主治頭痛頭暈,目視不明,目痛鼻塞目眩鼻衄,偏正頭風巔頂痛鼽衄,噼,心中煩滿熱病汗不出,喘息不利,頭部瘡癤,現代又多用曲差穴治療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鼻息肉眩暈癲癇鼻炎鼻竇炎眼瞼痙攣,結膜炎等。

曲差穴主治頭痛頭暈、目視不明、目痛鼻塞[8]

曲差穴主治頭痛目眩鼻塞鼻衄[8]

曲差穴主治頭、目、鼻部等疾患:如偏正頭風巔頂痛目眩鼻塞鼽衄、噼、心中煩滿熱病汗不出、喘息不利、頭部瘡癤等[8]

曲差穴主治頭面五官病:頭痛,目視不明,鼻塞鼻衄[8]

現代又多用曲差穴治療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鼻息肉[8]

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眩暈癲癇三叉神經痛

2.五官系統疾病:鼻炎鼻竇炎眼瞼痙攣,結膜炎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沿皮刺0.3~0.5寸[8][8]

平刺0.5~0.8寸[8][9],局部有脹感[9]

13.2 灸法

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9]

可灸[9][9]

艾條溫灸5~10分鐘。

本穴禁用灸法[9]

15 特效按摩

用食指指腹按壓曲差穴,每次左右各1~3分鐘,可緩解鼻塞、流鼻涕鼻炎症狀[9]

16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喘息不利,煩滿曲差主之。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目視不明。

太平聖惠方》:主心中煩滿,汗不出,頭頂痛,身熱,目視不明。

鍼灸大成》:主目不明,鼽衄鼻塞鼻瘡心煩滿,汗不出,頭頂痛,項腫,身體煩熱

17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50.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11.
  3. ^ [3]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4.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5. ^ [5]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89.
  6. ^ [6]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7. ^ [7]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76.
  8. ^ [8]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25.
  9. ^ [9]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2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