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痹阻

中醫學 中醫病機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ì xuè bì zǔ

2 註解

氣血痹阻病機[1]。痹,通痹[1]。原指風寒溼三種邪氣侵襲,導致氣血阻滯而發生痹痛的病機[1]。實際上,也包括人體營衛失調,氣機鬱結,或病變後痰瘀內生而導致的氣血阻滯的病機[1]

參見痹、痹氣

痹爲泛指病邪閉阻肢體、經絡臟腑所致的各種疾病,包括前義所指病證[2]。《中藏經·論痹》:“痹者閉也。五臟六腑,感於邪氣,亂於真氣,閉而不仁,故曰痹。”痹症有風痹寒痹溼痹熱痹痛風、走注、周痹衆痹頑痹血痹氣痹皮痹肌痹脈痹筋痹骨痹心痹肝痹脾痹肺痹腎痹胞痹腸痹十二經筋病等[2]

痹氣爲古病名[3]。指氣血痹閉而致的一類疾病[3]。由於陽氣虛少,陰寒內盛,以致氣滯血澀,而閉阻不通[3]。可見身冷或身痛等症[3]。《黃帝內經素問·逆調論》:“是人多痹氣也,陽氣少,陰氣多,故身寒如從水中出。”《黃帝內經靈樞·官針》:“病痹氣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針。”《聖濟總錄·痹氣》:“痹氣內寒者,以氣痹而血不能運,陽虛而陰自勝也,血凝泣而脈不通,故其證身寒如從水中出也。”可用溫補鹿茸丸、補益黃芪丸,以及附子丸等方施治[3]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20.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5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56.

治療氣血痹阻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