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瀉

中醫病證名 泄瀉 中醫內科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ī qíng xiè

2 英文參考

diarrhea with emotional disorde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七情瀉爲病名。指因情志刺激過度所致的泄瀉[1]

醫學入門·雜病》:“七情瀉腹常虛痞,欲去不去,去不通泰。”《景嶽全書·泄瀉》:“凡遇怒氣便作泄瀉者,必先以怒時夾食致傷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隨觸而發,此肝脾二髒之病也,蓋以肝木克土,脾氣受傷而然。”治宜和中順氣,用藿香正氣散七氣湯古萸連丸等方[1]

氣瀉氣機鬱滯所致的泄瀉,包括七情過極所致者。《證治要訣大小腑門》:“氣瀉腸鳴,氣走胸膈,痞悶腹急而痛,瀉則腹下須臾又急,亦有腹急氣塞而不通者。此由中脘停滯,氣不流轉,水谷不分所致。”治宜行氣和中,用大七香丸解肝煎痛瀉要方排氣飲五膈寬中散震靈丹等方[2]

4 關於泄瀉

泄瀉(diarrhea[3][4])爲病名[5]。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一。簡稱泄(《黃帝內經》)或瀉[5],又稱下利(漢唐時期)[6]。是指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甚至瀉出如水樣而言[6]。前賢以大便溏薄而勢緩者爲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爲瀉[6]泄瀉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兩季爲多見[6]

鍼灸泄瀉的療效一般來說,急性易治,慢性較難,但都有較好的療效[7]。若泄瀉頻繁有嚴重脫水現象或由惡性病變所引起的腹瀉,則當採取綜合療法[7]

現代醫學所稱的急性腸炎、慢性腸炎腸結核、腸功能紊亂、結腸過敏等消化系統病變所引起的腹瀉,多屬泄瀉範疇[8]

詳見泄瀉條。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13.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4.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15.
  6. ^ [6]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51-155.
  7. ^ [7]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64-67.
  8. ^ [8]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6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