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咽利膈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成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īng yān lì gé wán

2 清咽利膈丸藥典標準

2.1 品名

清咽利膈丸

Qingyan Lige Wan

2.2 處方

射干100g、連翹100g、梔子100g、黃芩100g、熟大黃25g、炒牛蒡子100g、薄荷100g、天花粉100g、玄蔘100g、荊芥穗100g、防風100g、桔梗200g、甘草150g

2.3 製法

以上十三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乾燥,即得。

2.4 性狀

本品爲淺棕色至棕色的水丸;味微苦。

2.5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草酸柱晶直徑約至34μm(射干)。韌皮纖維淡黃色,梭形,壁厚,孔溝細(黃芩)。草酸簇晶大,直徑60~140μm(熟大黃)。草酸鈣方晶直徑3~9μm,成片存在於黃色的中果皮薄壁細胞中(炒牛蒡子)。澱粉粒復粒由2~14分粒組成,常由一個大的帽盔狀分粒與幾個小分粒複合(天花粉)。果皮石細胞淡黃棕色或淡黃色,多成片,細胞界限不明顯,垂周壁稍厚,深波狀彎曲,紋孔稀疏(荊芥穗)。

(2)取本品3g,研細,加甲醇3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甲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黃芩苷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0.3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酸乙酯甲醇甲酸(8:1: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取梔子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鑑別](2)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及上述對照品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5:1: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4)取本品3g,研細,加甲醇3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水20ml使溶解,加鹽酸2ml,加熱迴流30分鐘,放冷,用乙醚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l.蒸乾,殘渣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大黃照藥材0.1g,加甲醇20ml,同法制成對照藥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層溶液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置氨蒸氣中燻後,斑點變爲紅色。

(5)取本品2.5g,研細,加乙醚30ml,加熱迴流30分鐘,濾過,棄去濾液,藥渣加甲醇30ml,加熱迴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l,合併正丁醇液,用水洗滌2次,每次20ml,棄去水液,正丁醇液蒸乾,殘渣甲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照藥材0.5g,加乙醚20ml,同法制成對照藥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的下層溶液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6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A)。

2.7 含量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2.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0.2%磷酸溶液(50:50)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80nm。理論板數按黃芩苷峯計算應不低於2500。

2.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黃芩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50%乙醇製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2.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適量,研細,取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乙醇溶液50ml,密塞,稱定重量,加熱迴流2.5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0%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2.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1g含黃芩黃芩苷(C21H18O11)計,不得少於5.0mg。

2.8 功能與主治

清熱利咽,消腫止痛。用於外感風邪臟腑積熱所致的咽部紅腫、咽痛、面紅腮腫、痰涎壅盛、胸膈不利口苦舌幹大便祕結小便黃赤

2.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2.10 注意

忌食辛辣、油膩、厚味食物。

2.11 規格

每100粒重6g

2.12 貯藏

密封

2.13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3 清咽利膈丸中藥部頒標準

3.1 拼音名

Qingyan Lige Wan

3.2 標準編號

WS3-B-0142-89

3.3 處方

射干 100g 連翹 100g 桅子 100g 黃芩 100g 熟大黃 25g 牛蒡子(炒? 100g 薄荷 100g 天花粉 100g 玄蔘 100g 荊芥穗 100g 防風 100g 桔梗 200g 甘草 150g

3.4 製法

以上十三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乾燥,即得。

3.5 性狀

本品爲褐色的水丸;味微苦。

3.6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 2頁)。

3.7 功能與主治

清熱利咽,消腫止痛。用於外感時毒臟腑積熱咽喉腫痛,面 紅腮腫,痰涎壅盛,胸膈不利口苦舌幹大便祕結小便黃赤

3.8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 6g,一日 2次。

3.9 注意

忌食辛辣食物。

3.10 規格

每 100粒重 6g

3.11 貯藏

密閉,防潮。

4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清咽利膈丸

4.1 方名

清咽利膈丸

4.2 組成

連翹32兩,黃芩32兩,生梔子32兩,薄荷32兩,防風32兩,玄蔘去蘆)32兩,天花粉32兩,射干32兩,荊芥穗32兩,牛蒡子(炒)32兩,桔梗64兩,熟軍8兩,甘草48兩。

4.3 功效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清咽利膈丸具有清熱利咽,消腫止痛之功效。

4.4 主治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清咽利膈丸主治心胃熱盛,胸膈不利咽喉腫痛口苦舌幹大便祕結小便赤黃。

4.5 用法用量

每服2錢,1日2次,溫開水送下。

4.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過羅,用冷開水泛爲小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