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īng wèi tāng

2 症因脈治》卷二:清胃湯

2.1 處方

升麻 黃連 生地 山梔 甘草 幹葛 石膏 犀角

2.2 功能主治

治脾胃積熱,鼻中出血右關脈數。

2.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2.4 摘錄

症因脈治》卷二

3 醫宗金鑑》卷六十五:清胃湯

3.1 處方

石膏(煅)12克 黃芩 生地各3克 丹皮4.5克 黃連 升麻各3克

3.2 功能主治

胃瀉火。治胃經實熱牙衄,血出如湧,口臭而牙不動。

3.3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後服

3.4 摘錄

醫宗金鑑》卷六十五

4 辨證錄》卷一

4.1 方名

清胃湯

4.2 組成

玄蔘5錢,生地5錢,知母2錢,半夏1錢,甘草5分。

4.3 主治

冬月傷寒太陽之邪輕,而陽明之邪重,項背強几几,汗出惡風

4.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5 幼科鐵鏡》卷六

5.1 方名

清胃湯

5.2 組成

山梔、生地、牡丹皮黃連當歸

5.3 主治

大便後見血。

5.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6 傷寒大白》卷一

6.1 方名

清胃湯

6.2 組成

升麻、生地、丹皮山梔甘草黃連

6.3 功效

清胃。

6.4 主治

陽明有熱,咽喉作痛,咽物即痛。

7 傷寒大白》卷二

7.1 方名

清胃湯

7.2 組成

川連升麻、生地、山梔甘草

7.3 主治

胃熱譫語

8 瘍醫大全》卷十七

8.1 方名

清胃湯

8.2 組成

生地2錢,升麻連翹牡丹皮黃連

8.3 主治

咽痛

8.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9 《痘疹仁端錄》卷十一

9.1 方名

清胃湯

9.2 組成

當歸身(酒洗)、連翹赤芍花粉、生地(酒洗)、丹皮升麻石膏黃連

9.3 主治

胃經有熱,牙齒疼痛

9.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0 濟陽綱目》卷十五

10.1 方名

清胃湯

10.2 組成

黃連(用吳茱萸同炒,去吳茱萸不用)3錢,陳皮3錢,茯苓1錢,蒼朮1錢,黃芩1錢,甘草5分。

10.3 主治

胃熱吐酸

10.4 用法用量

水煎,食前服。

10.5 製備方法

上銼。

11 《古今醫徹》卷三

11.1 方名

清胃湯

11.2 組成

生地1錢半,石膏2錢,升麻5分,丹皮1錢,防風1錢,枳殼1錢。

11.3 主治

齦腫潰爛。

11.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1.5 加減

下齦甚者,加芍藥黃芩

12 審視瑤函》卷四

12.1 方名

清胃湯

12.2 組成

山梔仁(炒黑)6分,枳殼6分,蘇子6分,石膏(煅)8分,川黃連(炒)8分,陳皮8分,連翹8分,歸尾8分,荊芥穗8分,黃芩8分,防風8分,甘草(生)3分。

12.3 主治

脾生痰核眼胞紅硬。

12.4 用法用量

白水2鍾,煎至1鍾,去滓熱服

12.5 製備方法

上銼1劑。

13 慈幼新書》卷二

13.1 方名

清胃湯

13.2 組成

當歸、生地、丹皮升麻甘草連翹黃連

13.3 主治

齒齦腫痛。

14 《玉案》卷三

14.1 方名

清胃湯

14.2 組成

石膏(煅熟)3錢,白芷1錢,升麻1錢,幹葛2錢,黃柏2錢,甘草5分。

14.3 主治

胃中積熱成平昔喜酒致齒痛者。

14.4 用法用量

水煎食後服

15 《回春》卷五

15.1 方名

清胃湯

15.2 組成

山梔(炒)1錢,連翹去心)1錢,牡丹皮1錢,條芩1錢,石膏2匙,生地黃(酒洗)8分,黃連(炒)8分,升麻7分,白芍(煅)7分,桔梗7分,藿香5分,甘草2分。

15.3 主治

陽明大腸與胃二經之火,致牙牀腫痛,牙齒動搖,黑爛脫落。

15.4 用法用量

水煎,食遠服。

15.5 製備方法

上銼1劑。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