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利溼

中醫治法 清熱法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īng shǔ lì shī

2 英文參考

clearing summer-heat and damp[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diuresis by cooling[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清暑利溼爲治療夏季暑溼病的基本方法暑多挾溼,故清暑常須利溼。症見發熱心煩口渴小便不利等。鍼灸臨牀常選用大椎合谷支溝委中足三裏等穴。溼重者可加陰陵泉,針用瀉法。[1]

清暑利溼清熱法之一。治療夏季暑溼病方法暑多挾溼,故清暑常須利溼。症見身熱心煩口渴小便不利、或嘔吐瀉泄等,代表方劑六一散

4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46.

有清暑利溼作用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