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牛皮癬、攝領瘡、頑癬相當於西醫的什麼病?

問答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問:中醫的牛皮癬、攝領瘡、頑癬相當於西醫的什麼病?
答:

中醫牛皮癬相當於西醫的神經性皮炎[1]、慢性溼疹[2]

牛皮癬(cattle-skin lichen neurodermatitis)爲病名,見《世醫得效方》卷十九。在中醫文獻中,因其好發於頸項部,故稱爲攝領瘡;因其纏綿頑固,故亦稱爲頑癬。是指常發於頸項、肘部等處,以狀如牛皮,頑硬且堅爲主要表現的慢性瘙癢性皮膚疾病[1]。因患處皮膚厚而且堅,如牛領之皮,故名[3]。爲風、溼、熱之邪蘊於肌膚或日久血虛生風生燥,肌膚失養而成(由風溼熱毒蘊鬱肌膚所致;或因營血不足,血虛風燥,肌膚失養而成;與情志失調亦有一定關係[3][2]。本病以皮膚侷限性苔蘚樣變,伴劇烈瘙癢爲臨牀特徵。好發於青壯年。慢性經過,時輕時重,多在夏季加劇,冬季緩解。

諸病源候論·攝領瘡候》:“攝領瘡,如癬之類,生於項上癢痛,衣領拂着即劇,是衣領揩所作,故名攝領瘡也。”

外科正宗·頑癬》雲:“牛皮癬如牛項之皮,頑硬且堅.抓之如朽木。”

牛皮癬好發於頸部、肘部、骶部及小腿伸側等處。常呈對稱性分佈,亦可沿皮神經分佈呈線狀排列。

皮損初起爲有聚集傾向的多角形扁平丘疹,皮色正常或略潮紅,表面光澤或覆有菲薄的糠皮狀鱗屑,以後由於不斷地搔抓或摩擦,丘疹逐漸擴大,互相融合成片,繼之則局部皮膚增厚,紋理加深,互相交錯,表面乾燥粗糙,並有少許灰白色鱗屑,而呈苔蘚樣變,皮膚損害可呈圓形或不規則形斑片,邊界清楚,觸之粗糙。由於搔抓,患部及其周圍可伴有抓痕出血點或血痂,其附近也可有新的扁平小丘疹出現。

自覺陣發性奇癢,被衣摩擦與汗漬時更劇,入夜尤甚,搔之不知痛楚。情緒波動時,瘙癢也隨之加劇。因瘙癢可影響工作和休息,患者常伴有失眠頭昏煩躁症狀

牛皮癬病程緩慢,常數年不愈,反覆發作。

臨牀上按其發病部位、皮損多少分爲泛髮型和侷限型兩種。侷限型,皮損僅見於頸項等局部,爲少數境界清楚的苔蘚樣肥厚斑片;泛髮型,分佈較廣泛,好發於頭、四肢、肩腰部等處,甚至泛發全身各處,皮損特點與侷限型相同。

牛皮癬需要與慢性溼瘡皮膚澱粉樣變、白疙相鑑別:

慢性溼瘡多有皮膚潮紅、丘疹水皰糜爛、滲出等急性溼瘡的發病過程,皮損以肥厚粗糙爲主,伴有出疹、水皰糜爛、滲出,邊界欠清,病變多在四肢屈側。

皮膚澱粉樣變多發在背部和小腿伸側,皮膚高粱大小的圓頂丘疹,色紫褐,質較硬,密集成羣,角化粗糙。

白疙皮損基底呈淡紅色,上覆以銀白色糠秕狀鱗屑,剝去後有薄膜現象和點狀出血

詳見牛皮癬條。

另:現代醫學牛皮癬也指銀屑病[2]。爲一種表面覆蓋多層鱗屑樣皮屑的慢性、瘙癢性皮膚病[2]。屬中醫白疕(《外科大成》)、疕風(《外科證治全書》)、松皮癬(《醫宗金鑑》)、銀錢癬[4]等範疇。詳見銀屑病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