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性汗孔周圍炎

皮膚性病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pú táo qiú jun1 xìng hàn kǒng zhōu wéi yán

2 註解

3 疾病別名

熱癤 痱毒

5 疾病概述

葡萄球菌性汗孔周圍炎系外泌汗腺的化膿性炎症。祖國醫學稱爲熱癤,俗稱“痱毒”。

6 症狀體徵

本症常與紅痱同時存在,常見於炎熱季節,好發於兒童產婦,尤其以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的乳幼兒爲多。初起在汗孔部發生多個小膿皰,後炎症逐漸向下深入,發展成黃豆到栗子大小的硬性結節,境界清楚,頂端鈍圓,表面呈鮮紅色或紫紅色,且有壓痛。結節迅速化膿變軟形成膿腫,觸之有波動感。破潰後排出黃綠色粘稠的膿液,但中心無膿栓,膿液排出後,經5~7d結疤而愈。有時舊疹消退,新疹可繼續發生。氣溫降低可自然減輕,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症狀,但有較多的皮下膿腫時,可有發熱淋巴結炎,甚至有時可引起敗血症。本症好發於額部、頸部,背、臀等處也可發生

7 疾病病因

病原菌主要爲金黃色葡萄球菌,由汗腺口侵入,多因夏季多汗而誘發,亦有繼發於溼疹者。營養不良皮膚不潔亦是引起本症因素之一。

8 病理生理

真皮汗管及小汗腺腺體周圍結締組織中有化膿炎症膿腫形成,其膿腫位於真皮的深部,中心爲中性粒細胞,四周繞以上皮樣細胞單核細胞,Gram-Weigett染色可見成團的Gram陽性球菌

9 診斷檢查

根據發病於夏季,多見於嬰幼兒的頭部,膿腫中心無膿栓等,不難診斷。必須與癤進行鑑別,癤周圍炎症明顯,疼痛較劇,有膿栓。

10 治療方案

全身可酌情選用抗生素,清暑解化溼中藥,如銀花、菊花薄荷藿香等煎湯代茶。膿腫成熟時,可切開排膿。

11 預後及預防

加強營養保持皮膚清潔,居室通風,促使汗液排泄通暢,預防發生痱子

12 特別提示

本病多見於青年女性,可能先有皮膚刺激的病史,然後繼發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周圍組織爲慢性炎症組織,並有色素沉着炎症結節此起彼伏,反覆發生,形成許多炎症結節,破潰後溢膿,有的愈後形成肥大的疤痕組織,一般爲雙側發生。有的病人可伴發聚合性痤瘡

12.1 防治

1、平素應注意清潔衛生,對腋部、肛周皮膚注意保護,不要令其受傷。

2、已發生汗腺炎時應近造治療,口服各種抗生素,加服欣製劑有幫助。

3、局部外用抗生素霜、酊或氮銅溶液。必要時配合理療,或做切開引流。

13 相關出處

現代皮膚病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