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囊腫

肝膽外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pí náng zhǒng

2 英文參考

cyst of spleen

3 疾病代碼

ICD:D73.4

4 疾病分類

肝膽外科

5 疾病概述

脾囊腫並非真性腫瘤,是脾臟組織的瘤樣囊性病變;臨牀上可分爲寄生蟲囊腫和非寄生蟲囊腫

中青年多見,非寄生蟲脾囊腫以青少年多見;小的囊腫可無臨牀症狀,常在體檢B 超時發現,但囊腫塊增大壓迫和刺激鄰近臟器時,才產生器官受壓症狀,以左上腹不適或隱痛最多見,有時亦可累及臍周或放射至右肩及左腰背部;如果壓迫胃腸道,可有腹脹消化不良、便祕等。

6 疾病描述

脾囊腫並非真性腫瘤,是脾臟組織的瘤樣囊性病變;臨牀上可分爲寄生蟲囊腫和非寄生蟲囊腫

1829 年Andral 首次描寫脾囊腫。1867 年Pean 首次報道有關外科治療脾囊腫的病例。至1953 年Fowler 收集分析了225 例非寄生蟲脾臟囊腫並提出了脾囊腫分類方法。以後Martin(1958)、Rappaport(1966)、McDure 和Altemer(1983)對Fowler 的分類法進行了改良。截止1998 年,在醫學文獻中共計報道有800 餘例非寄生蟲脾囊腫寄生蟲脾囊腫更多些。

7 症狀體徵

寄生蟲脾囊腫以中青年多見,非寄生蟲脾囊腫以青少年多見;小的囊腫可無臨牀症狀,常在體檢B 超時發現,但囊腫塊增大壓迫和刺激鄰近臟器時,才產生器官受壓症狀,以左上腹不適或隱痛最多見,有時亦可累及臍周或放射至右肩及左腰背部;如果壓迫胃腸道,可有腹脹消化不良、便祕等。

8 疾病病因

1.寄生蟲囊腫 由棘球絛蟲屬的包蟲囊構成,由幼蟲經血進入脾內發育生長寄生蟲囊腫,囊內壁無襯覆上皮,囊內含寄生蟲蟲體或蟲卵及壞死組織,2%的棘球蚴病中可有脾包蟲囊腫,常與肝、肺棘球蚴病並存,在我國北方畜牧地區可見。

2.非寄生蟲囊腫包括真性和假性囊腫

(1)真性囊腫:有表皮樣囊腫皮樣囊腫血管淋巴管囊腫等,它與假性囊腫的區別在於囊內壁被覆扁平、立方或柱狀上皮。其中表皮樣囊腫多見於青年,常爲單發性,最大直徑可達31cm,囊內液體多達4000ml,色質濃稠,爲淡紅色或褐色,可有膽固醇結晶;病理形態可見,囊內壁襯以鱗狀上皮,基底膜平整,無表皮釘突,無皮膚附屬器。而表皮樣囊腫來源不明,可能爲胚胎期胃背側系膜或中腎管的細胞誤入脾內發育而成;其病理所見囊壁內襯鱗狀上皮及附屬器,爲皮膚全層結構,可有神經組織及骨組織等,囊內可有白細胞脂肪小體和膽固醇結晶

(2)假性囊腫:較真性囊腫多見,約佔非寄生蟲囊腫的80%,囊腫多爲單房性,可有外傷史,囊腫可以很大,囊壁無內皮細胞被覆。

9 診斷檢查

診斷:脾囊腫的診斷常常依賴於影像檢查。脾包蟲性囊腫主要發生在我國北方牧區,依據病史及實驗室檢查、臨牀診斷通常並不困難。脾臟表皮樣囊腫患者大多無臨牀症狀,常因健康體檢或在其他疾病進行檢查時偶然發現。少數患者就診時發現腹部腫塊,觸之緊張,可有痛感,略有彈性,可活動,吸氣時也可移位。B 超、CT 或選擇性脾動脈造影等均能較正確的協助診斷,但有時需要剖腹探查證實。

實驗室檢查:脾包蟲性囊腫化驗檢查可見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加。包蟲囊液皮內試驗(Casoni 皮膚敏感試驗)呈陽性反應

其他輔助檢查:B 超常作爲脾臟囊腫的首選檢查,多表現爲邊界清楚的囊性佔位,內爲無回聲暗區;而CT、MRI 等對進一步瞭解脾臟囊腫形態大小、數目,囊腔與囊壁的特點,以及與周圍臟器的關係等有重要價值。對諸如脾臟皮樣囊腫(畸胎瘤)、內皮細胞性或間皮細胞性囊腫等極爲罕見的脾臟囊腫必要時可通過動脈造影等協助診斷。

10 治療方案

由於脾囊腫可逐漸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容易發生破裂,危及生命,因此任何種類的脾囊腫原則上均應行手術治療。以前全脾切除術脾囊腫治療的惟一選擇。近年來考慮到保留脾臟對機體免疫功能的重要性,除了囊腫感染性或位於脾門區之外,一般主張行部分脾切除或囊腫切除術,此術式對兒童病人尤有意義。如脾臟與周圍組織粘連重,囊腫爲單房又合併化膿性感染時,可應用脾囊腫切開引流術;對體積巨大的單房脾囊腫,可先抽空其內容物後再行脾切除;對化膿性與包蟲性囊腫,術中還應注意周圍臟器,以免感染擴散。近年來,隨着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腹腔鏡下脾臟切除、脾囊腫切除、脾囊腫開窗術等也成爲脾囊腫治療的重要選擇。

11 併發症

主要併發症包括如囊腫破裂、出血及繼發感染等。表皮樣囊腫破裂後可導致急性腹膜炎或嚴重的肉芽腫性炎症,後者可能是由於囊內容中所含膽固醇和其他化學物質刺激而引起,臨牀上出現腹膜炎症狀和體徵。

12 流行病學

脾囊腫發病率甚低,超聲檢查發現率爲1/1500,4.2 萬例屍檢中發現32 例,1600 餘次脾切除可遇到5 例,60%爲40 歲以下女性,75%位於脾下極,80%爲單發性,10%有鈣化。據Fowler 265 例脾囊腫的統計,寄生蟲性與非寄生蟲脾囊腫之比約爲2∶1,在非寄生蟲脾囊腫中,真性囊腫與假性囊腫的比例約爲1∶4,即在非寄生蟲脾囊腫中20%爲真性囊腫,80%爲假性囊腫

治療脾囊腫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