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血痢

中醫內科學 痢疾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óng xuè lì

2 英文參考

purulent dysentery[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膿血痢爲病名[1]。指痢下多膿血者[1]。《諸病源候論·痢病諸候》:“積熱蘊結,血化爲膿,腸虛則泄,故成膿血痢也。”《雜病源流犀燭·痢疾源流》:“又有膿血痢,凡膿血稠黏,裏急後重,皆屬於火。……易老雲: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後重自除。重劑則以大黃湯下之,輕劑則以芍藥湯和之。然而所便膿血,自有三部:如脈沉,惡寒,或腰痛臍下痛,此中部血也,非黃芩不能治;如煩躁,先便膿後見血,此上部血也,非黃連不能治;如脈沉,惡寒,先見血後便膿,此下部血也,非地榆不能治。”

痢疾(dysentery[2][3])爲病名[4]。見《嚴氏濟生方》。《內經》作“腸澼”,《傷寒論》稱“下利”、“熱利”,《肘後備急方》稱“下痢”,《諸病源候論》稱爲痢病,《備急千金要方》稱作“滯下”,後世多稱痢疾[4]痢疾腹痛裏急後重,下痢赤白膿血爲主證[5]。發病驟急,可伴有惡寒發熱;慢性痢疾則反覆發作,遷延不愈[6]。多發於夏秋季節[7]痢疾的治療宜分辨虛實[7]實證清熱化溼涼血解毒,消積導滯等法[7]虛證補中益氣溫陽固澀等法[7]。邪盛正虛者,宜扶正與祛邪法[7]。亦可兼用行血調氣,前人有“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後重自除”之說[7]

鍼灸治療痢疾效果較好,不但能迅速控制症狀,而且能消滅痢疾病原體[7]。但中毒性痢疾,病情險惡,需採取綜合治療措施[7]

痢疾發病期間,應控制飲食或禁食,並實行牀邊隔離。平素應注意飲食衛生,以防傳染[7]

本病常見於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潰瘍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食物中毒及腸吸收功能障礙性疾病[7]

詳見痢疾條。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58.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63.
  5. ^ [5]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56-161.
  6. ^ [6]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67-69.
  7. ^ [7]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83.

治療膿血痢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