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癬·肝鬱化火證

中醫證名 牛皮癬 中醫學 中醫皮膚科學 中醫外科學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iú pí xuǎn ·gān yù huà huǒ zhèng

2 英文參考

cattle-skin lichen with pattern of liver depression transforming into fir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牛皮癬·肝鬱化火證(cattle-skin lichen with pattern of liver depression transforming into fire)是指肝鬱化火,外灼肌膚,以皮損色紅,心煩易怒,失眠多夢眩暈心悸口苦咽乾舌邊尖紅,脈弦數爲常見症的牛皮癬證候[1]

4 症狀

牛皮癬·肝鬱化火證患者皮損色紅,伴心煩易怒,失眠多夢眩暈心悸口苦咽乾舌邊尖紅,脈弦數。

5 辨證分析

情志內傷肝鬱氣滯;,鬱久化火,肝膽火盛,燻蒸肌膚,故見皮損色紅;火熱內擾則心悸心煩易怒,失眠多夢膽氣循經上溢則口苦;津爲火灼則咽乾舌紅、脈弦數爲肝經化火之象。

8 關於牛皮癬

牛皮癬(cattle-skin lichen neurodermatitis)爲病名,見《世醫得效方》卷十九。在中醫文獻中,因其好發於頸項部,故稱爲攝領瘡;因其纏綿頑固,故亦稱爲頑癬。是指常發於頸項、肘部等處,以狀如牛皮,頑硬且堅爲主要表現的慢性瘙癢性皮膚疾病[1]。因患處皮膚厚而且堅,如牛領之皮,故名[2]。爲風、溼、熱之邪蘊於肌膚或日久血虛生風生燥,肌膚失養而成(由風溼熱毒蘊鬱肌膚所致;或因營血不足,血虛風燥,肌膚失養而成;與情志失調亦有一定關係[2][3]。本病以皮膚侷限性苔蘚樣變,伴劇烈瘙癢爲臨牀特徵。好發於青壯年。慢性經過,時輕時重,多在夏季加劇,冬季緩解。

諸病源候論·攝領瘡候》:“攝領瘡,如癬之類,生於項上癢痛,衣領拂着即劇,是衣領揩所作,故名攝領瘡也。”

外科正宗·頑癬》雲:“牛皮癬如牛項之皮,頑硬且堅.抓之如朽木。”

牛皮癬相當於西醫的神經性皮炎[3]、慢性溼疹[3]

詳見牛皮癬條。

9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3.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4.

治療牛皮癬·肝鬱化火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