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勁一指禪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èi jìn yī zhǐ chán

2 註解

內勁一指禪”功法是我國福建少林寺獨有的練功術。它歷經數百年十幾個朝代的提煉、充實,成爲武術界推崇的上乘功法。它不同於一般的少林動功,也不同於一般的禪林靜功,而是一派包括動功靜功、“競技”、“技擊”等功法的獨特門戶。本功雖不強調入靜和意守,但對姿勢的正確性,動作的先後次序要求特別嚴格。“內勁一指禪”的“內勁”,是人體活動能量,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禪”,是梵語,即安定止息雜慮的意思。“一指”,是指在練功過程中必須再加上一個特殊的、關鍵性的訓練方面,即十個手指與十個腳趾有系統、有規律的按動和撥動的鍛鍊。

3 功法操作

3.1 預備功(熱身法)

1.搖丹田(搖膀子)

(1)起式:直立。先將右腳向前跨出一步,成前弓步,右手在右膝外側,掌心向前,手指併攏,左手拇指朝後,其餘四指併攏,指尖朝前叉腰,頭頸正直,目視前方。

(2)功式:右手臂向前上方繞環至肩上時,掌心外翻向後,同時轉腰帶動手臂繼續向後下方繞環,經體側復原。手臂成車輪狀環轉不少於20圈。然後換腿換手後做左側環轉運動。

2.摩丹田(摩肩)

(1)起式:直立。兩腳開立與肩寬,轉腰屈膝下蹲,身體向左轉體90度,右肩在前下沉,右臂自然下垂於兩膝之間,五指松直,拇指朝內,掌心內轉向右,左手置於左腰胯後外側,掌心朝外,左肩高於右肩,頭頸正直,目視前方。

(2)功式:右肩帶動肘和手直線向上拎起(似從井裏打水上拎狀)屈肘過頂提到最大限度,順勢向右轉腰帶動胯、膝、踝關節向右轉動,右手背腋下沿右背部下行至右腰胯後外側處,掌心向外,同時左肩下沉,向右轉體90度,左手背沿左腿後側下行,前移到兩膝之間,五指松直,拇指朝內,掌心內轉向左,左臂自然下垂於兩膝之間,再似右臂那樣上提,並順勢向左轉腰帶動胯、膝、踝關節向左轉動,左右交替反覆操作各20次後恢復直立

3.轉丹田(貓洗腦)

(1)起式:直立。左腳向前方跨出半步,成左前虛步,右腿屈膝下蹲,重心在右腿上,以腰爲軸,右肩向左轉90度,右手掌心向內,手指朝上,距左“太陽”穴一指長處成保護狀,左手掌心向內並屈肘向後方拉足,護於左腰際,頸正直,目視前方。

(2)功式:以腰爲軸,帶動右肩向右轉動90度,右手掌隨勢下行似“貓洗臉”狀,經左胸部劃弧至右腰際,右肘向後方拉足成三角形,手心向內成護腰狀,同時左肩亦隨之向前,左手掌心向內、向上經面部劃弧至右“太陽”穴處。兩手“貓洗臉”輪番轉動20次後換成右前虛步,再做20次後恢復直立

4.壓丹田(鷹爪恨天無環)

(1)起式:直立

(2)功式:右腳向前跨半步,膝微屈,同時右手五指併攏,經右耳側向上將臂舉直,使右肋全部伸張開,左手掌心向下,隨勢置於右肘下作保護右肋勢。同時用鼻吸氣。接着右手成鷹爪用力抓物勢卷掌成拳,直線向下猛拉至與肩平,如抓“天的環”,同時兩腿用力蹬直,挺胸,頂住上面向下的壓力,使內髒受到上下兩個力擠壓作用,左手護右肋,並用口迅速呼氣。

5.提丹田(野馬奔槽)

(1)起式:成立正勢,左腳順腳尖方向跨出一大步,成左弓步,兩臂伸直在左腿上方,十指松直,手背相靠,上體傾向出腿方向,目視前方。

(2)功式:兩臂隨掌心向下、向側後方拉至最大限度,同時用鼻吸氣,重心隨勢後移,右腿屈膝,左腿伸直,上身略後仰,兩臂繼續下行,兩手由掌變拳經腋下朝出腿方向猛力向上衝提,同時用口迅速順勢短促呼氣有聲,上身亦隨勢前移,右腿用力蹬直,但腳不離地。兩拳眼向外翻轉,左拳在前與眉齊,右拳在後靠近左手腕處與鼻平。頭頸直正,目視前方。做完7次後換右腳在前,再做7次後恢復直立

6.拉丹田(扁擔)

(1)起式:直立。左腳向前跨出半步,兩腳尖朝前,重心在兩腳之間,兩手臂自然下垂。

(2)功式:向右轉體90度,掌心向上,兩臂冉冉向上成側平舉(扁擔式),左手臂在前,右手臂在後,轉頸目視右手“勞宮”穴,同時吸氣;兩手翻掌向下劃弧,下落於大腿兩側,重心下降並隨勢屈膝,向左儘可能轉體90度,同時直立,兩臂平舉,掌心向上,右手臂在前,左手臂在後,轉頸目視左手“勞宮”穴,同時用口呼氣做完10次後,換右腳在前再做10次,然後恢復直立

7.搓丹田(搓草繩)

(1)起式:立正姿,左腳順腳尖方向跨出一大步,成左弓步,右手掌心向上置於膝上,右手合於左手上,手指松直,頭、頸、腰、背均自然放鬆。

(2)功式:右手用內勁沿左臂內側收腹提氣,向上提經左胸前至右肩上,同時用鼻吸氣,接着右手再沿原路線下搓復原,同時用口呼氣。上提下搓各1次爲1遍,做完10遍後換右腳在前,再做10遍,然後恢復直立

8.曲丹田(烏牛擺頭)

(1)起式:直立。左腳向左側橫跨一大步,重心在兩腿之間,目視前方,右手背貼近右腮,左臂在身前伸直。掌心朝下護襠。

(2)功式:屈右膝,左腿蹬直,重心右移,同時上體向右下側傾倒至最大限度,隨口令立直身體,同時右手經胸前換成護欄掌,左手經右胸前向面部劃弧,隨勢手貼近左腮;重心左移,上體向左下側傾至最大限度,屈左膝,右腿蹬直。如此左右交替備做10次後恢復直立

9.磨丹田(磨豆腐)

(1)起式:立正勢,右腳順腳尖方向跨出一大步,成右弓步,右手掌心朝下,五指松直,置右胯前10cm處,左手拇指朝後,另四指朝前叉腰,頭頸正直,目視前方。

(2)功式:右手向左至向前至向右至向後水平成推磨狀劃圓至右胯前,腰隨勢轉動,先向外轉再向內轉各劃圓5次。換腳換手後同上再各做5次。然後恢復直立

3.2 馬步站樁功(築基功)

1.起式 放鬆直立,兩腳分開與肩寬,腳尖內扣成內八字,兩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內,身體中正,目視前方。

2.功式掌心相對,兩臂向後、向前緩緩抬至與肩平,翻掌向上,屈肘收手經腰際向外,再向前劃弧,翻掌向下,兩臂略收回,置於體前,同時屈膝下蹲成馬步站樁勢。持續10~20分鐘。

3.3 扳指(趾)法

1.抗老益壽扳指(趾)法

(1)起式:接上式。

(2)功式:兩手放平,掌心向下,手指放鬆伸直(腳趾也同時放鬆),屈食指掌關節(指間關節伸直),慢慢地壓下食指,停1.5~2分鐘後,食指再慢慢抬至略高於原位後復原。停1~2秒鐘後,用此方法依次扳動其它各指。扳指順序爲食指、無名指拇指小指中指五指均扳過1次爲1遍,可反覆扳動3~5遍,再繼續馬步站樁5分鐘後即可收勢收功。

2.扳指(趾)法第二:起式、功式均與“抗老益壽扳指(趾)法”同,唯扳指順序、次數和停留的時間不同。手指下扳約10秒,復原3~5秒;順序爲拇指扳動3次,中指扳動5次,小指扳動3次,食指扳動7次,無名指扳動9次,中指再扳動1次。

3.4 動功

1.雙臂攬月

(1)起式:接上式馬步站樁勢。

(2)功式:雙手中指相對向胸前慢慢攬攏,右臂在上,左臂在下,兩臂平行,相距約10cm,掌心朝下,手指成梯形,右手“勞宮”穴對準左臂“曲池”穴,左手“外勞宮”對準右臂“少海”穴。攬月5~10分鐘後手指松直,隨即兩臂向兩側同時緩緩拉開,如同大鵬展翅——謂之“拉氣”,略停3~5秒鐘,然後再沿原路復原——謂之“進氣”。反覆做7次。

2.十字手

(1)起式:接上式,直立,雙肘下落,兩手在胸前交叉成“十字手”(左手在前,右手在後)、上缺口平“天突”,並相矩約 lOcm。

(2)功式:十趾抓地,收腹提氣,腿部發氣,推動腰、背、肩、臂,十指朝上成立掌,兩臂同時用內勁向前推出,將勁、氣推運至十指末梢,推到盡頭,身體前傾而不倒,然後放鬆,將手收回胸前,十字手推出時吐氣,收回時吸氣,一推一收爲1遍,做7遍。

3.抱球

(1)起式:繼十字手後恢復馬步站樁姿勢

(2)功式:兩小臂向體前慢慢攬攏,距身體約10cm,右手在上平“膻中”穴,手心朝下,左手在下平“神闕”穴,翻掌朝上,兩手“勞宮”穴相對成抱球狀。抱球5~lO分鐘後,兩手同時緩緩地上下拉開,右手略高於“百會”,在手至“會陰——謂之“拉氣”,到位後停1~3秒,再緩緩地合攏——謂之“壓氣”。停1~3秒鐘後再如此反覆拉7遍。

4.丹鳳朝陽

(1)起式:繼抱球后直立,雙手成仰掌護腰待發勢。

(2)功式:右手拇指分開,另四指併攏,勁自下而上發於腳跟而貫通至掌指,用內勁向前平推,推到盡頭後放松翻掌向下,向左手方向劃弧,在左手上約10cm處兩手“勞宮”穴相對,停3秒鐘,然後沿原路返回,至手臂伸直時再翻掌向上,收回腰部仍成待發勢。左手動作同上,一左一右各做1次爲l遍,共做7遍。

5.仙人指路

(1)起式:同丹鳳朝陽。

(2)功式:兩手拇指分開,另四指併攏,掌、肘、肩運動,均勻地用內勁向前推出,推到盡頭後放松翻掌向下,蓄勁而收回腰際,再恢復原待發勢。連做7遍。

6.力劈華山

(1)起式:左腳向左橫跨一大步,重心在兩腿之間,兩手腕交叉於胸前約10cm處,左手在外,右手在裏,上缺口對“天突穴,指尖朝上。

(2)功式:手指朝上,用內勁向上舉起直插雲霄,雙臂伸直,同時吸氣,用力徐徐朝前下方成弧形劈下,略停1~3秒,雙手從襠下直線緩緩向上提至胸前,同時吸氣,直腰,兩手鬆直,指尖朝上,回覆預備起式。反覆做7遍。

7.海底撈月、懷中抱月

(1)起式:同力劈華山

(2)功式:兩手掌心朝前,成拉幕狀緩緩向左右水平拉開,貫氣於掌指,坐腕,用力向兩側平推成“大字樁”,同時吸氣;松腕,手放平,彎腰,手緩緩下落撈月(海底撈月),屈腕,指尖相對,同時呼氣,向上撈起,上體隨勢而起,直腰屈肘,兩臂運動,掌指着力,似抱重物狀緩緩端起至胸前(懷中抱月)、,同時吸氣,兩手交叉於胸前,同時呼氣,恢復起式,反覆做7遍。

8.霸王舉鼎

(1)起式:同懷中抱月勢。

(2)功式:兩手緩緩上託至鎖骨處,小臂內旋,翻掌向上,拇指分開,另四指併攏,中指相對,用內勁徐徐上舉,腰、腿、‘臂均用力挺緊勿松,成“舉鼎”狀,同時吸氣,隨即兩臂放鬆,向外劃弧至與肩平時坐腕,運勁外撐成“大字樁”,停3~5秒鐘,再放鬆,徐徐下落,恢復原勢,同時呼氣。反覆做7遍。

3.5 調氣

1.拉氣

(1)起式:兩腳與肩同寬,全身放鬆,兩手在腹前約lOcm處“勞宮”相對成“抱球”狀,左手在下,平“神闕”穴,掌心朝上,右手在上,掌心朝下,與左手相距約10cm。

(2)功式:①滾氣:左手在裏向內、向上滾動,右手在外沿左手背向下滾動,滾至右手心向上並與“神闕”平,左手心向下,在右手上約lOcm,兩“勞宮”穴相對。②拉氣:左手向左上方,右手向右下方同時緩緩拉開,停1~3秒。③壓氣:兩手按原路線緩緩合攏,恢復抱球狀。然後“滾氣”、“拉氣”、“壓氣”,左右各做5遍。

2.轉氣

(1)起式:同拉氣。

(2)功式:右手心向外向上,左手心向裏向下一齊翻轉,右手向上推成“託天勢”,左手下按成“按地勢”,兩手再用力上下推按到盡頭,同時吸氣——謂之“頂天立地”或“金剛託天”,向左體側彎腰,打開氣門——謂之“轉氣”,放鬆,直腰,右手從右側向下轉,左手在左側向上轉——謂之“八卦圈”,同時呼氣,兩臂轉至與肩平時掌指上翹90度,用力向左右平推,氣貫“大陵”穴,同時吸氣——謂之“大字樁”,放鬆,同時呼氣,“八卦圈”一右手向下轉,左手向上轉,成左手託、右手按地勢,向右體側彎腰——“轉氣”,再放鬆,直腰,“八卦圈”——左手向下轉,右手向上轉,至兩臂與肩平,坐腕,掌指上翹90度,左右用力平推成“大字樁”,反覆做5遍。

3.收勢

(1)起式:接上“大字樁”勢。

(2)功式:小臂外旋,掌心向上,曲肘,手向頭前上方劃弧,左腳收回,同時吸氣,掌心向上,曲肘,手向頭前上方劃弧,左腳收回,同時吸氣,掌心向下,經頭前慢慢下落,同時呼氣,導氣至“湧泉”穴。提手、落手反覆做3遍後恢復直立

4.雷聲(壓氣)

做完收勢後,左腳向左前方跨出一步,伸出左手,手心朝上,在揮右臂用手猛擊左手的同時,舌抵上齶,收腹提氣,發出一聲短促有力的“咦!”字聲,隨即全身用勁,兩腳用力抓地,後腿猛蹬起,瞪眼、直頸,大有怒髮衝冠、排山倒海之勢。

3.6 坐功

1.平坐式平坐於凳上,兩腳交叉,起勢及其他有關要求同馬步站樁一樣。在收功前可做扳指法

2.單手合什式平坐於凳上,兩腳交叉,右臂屈肘內收,掌心朝左,拇指對準鼻尖,其餘四指松直朝上,同時左臂屈肘,小臂與地面平行,五指放鬆,掌心朝上,其勞宮穴對準右肘尖,成單手合什式。兩眼睜開,目視前方,虛頜頂頸,舌抵上齶,含胸拔背,收腹提肛自然呼吸,時間要不少於30分鐘,兩手可交換。

3.盤坐式兩腿交叉,自然盤坐於普通牀或炕上,臀部可稍墊高一些,上體自然伸直端正,虛頜頂頸;舌抵上齶,雙目睜開,松肩含胸,肘置於腿上,兩手掌心朝上重疊於腹前,拇指相對,另四指併攏,自然呼吸,深、細、勻長,時間要30分鐘以上。

3.7 臥功

1.起式仰臥,兩腿伸直,雙臂置於體側。

2.功式寬衣解帶,全身放鬆,舌抵上齶,雙目睜開,兩腳交叉,兩小臂屈曲,大小臂間夾角大於90度,手勢同馬步站樁時一樣。自然呼吸,深、細、勻、長,練功時間應不少於30分鐘。

3.收式兩腳分開,雙手由兩側向頭頂劃弧,並沿任脈下按,將氣導至“湧泉”穴,反覆做3次。

3.8 蛇形樁(一指功)

1.起式直立,兩腳跟靠攏,腳尖分90度角。

2.功式左腳順腳尖方向跨出半步,屈膝,成左虛步,身體重心落在右腿上,同時兩臂交叉抱於胸,左手在裏,右手在外,右手向下劃弧,左手向前伸出,兩手均成打手槍狀,即食指伸直,其它四指曲向掌心,右手食指對準左手心勞宮”穴,相距約1尺半,上體正直,目視前方,可左右交替站立,約半小時。

3.9 龍形樁

1.起式直立

2.功式左腳向前跨出半步,兩膝彎曲,重心落在右腿上,成正虛步,同時兩臂交叉於胸前,右手在外,向下劃至右胯旁,掌心朝下,曲指抓地,左手在裏,向上劃至頭的左前方,掌心朝上,曲指抓天。可左右交替反覆站立練半小時。

5 注意事項

1.練本功時無需強調入靜、意守,也不要把別的功法的概念帶入本功法。

2.練功時要求保持正確的架式,這樣既可避免初學者無法入靜的苦惱,而且也是防止出偏差的一個極爲有效的方法

3.本功由一系列樁勢合理編成的功法,每套功法都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不達到第一個要求和目的就難以向第二個要求和目的邁進。必須循序漸進,不可急躁冒進。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