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環境恆定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èi huán jìng héng dìng

2 英文參考

Milieu interieur equilibrium

3 註解

內環境恆定是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1813~1878)的著名論點,指在環境條件變化的情況下人體內環境的狀態恆定不變。貝爾納在《實驗醫學導論》(1865)和《普通生理學教程》(1878)兩書中首次明確提出“內環境”概念,指出人的生命有兩個環境,即內環境(“小宇宙”)和外環境(“大宇宙”);內環境對於外環境獨立的,機體進化得愈完備,內環境獨立性越強,只有從內環境條件的研究才能得出關於健康、疾病、死亡等的“直接而真正的解釋”;人體一方面由固態實體性結構細胞組織器官形成,另方面這些固態實體的生命活動又依賴於由體液血液淋巴液)形成的內環境,是這一內環境使固態實體不受外環境作用獨立地實現生命活動,一旦內環境發生變化,固態實體的生命活動就異常甚至停止,因而,由體液形成的內環境的狀態必須像體溫那樣保持恆定;所有生命機制儘管多種多樣,但只有一個目標,就是保持內環境中生活條件的恆定。貝爾納的著名論斷是:“內環境的恆定是自由和獨立生命的首要條件。”貝爾納的理論在生理學上是一個重要進步,但由於歷史侷限把內環境理解體液,對體液理解又限於當時僅知的血液淋巴液,而對其狀態的認識過分強調了靜態的恆定,未能如實地反映其變動性和調節機制,因而,20世紀30年代由美國生理學家坎農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更加科學的“內穩態”概念。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