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瀉

中醫常見病 常見病耳針療法 中醫病證名 鼻淵 常見病穴位注射療法 中醫鼻科 常見病方藥治療 中醫耳鼻喉科學 常見病飲食療法 中醫學 常見病鍼灸治療 中醫診斷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ǎo xiè

2 英文參考

acute and chronic sinusiti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rhinorrhea with turbid discharge,persistent turbid nasal discharg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inusiti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腦瀉爲病證名[1]。見《普濟方》卷五十七。指鼻涕膿臭者,屬鼻淵[1]

普濟方》卷五十七:“腦瀉臭穢。”

證治詳見鼻淵條。

4 關於鼻淵

鼻淵(sinusitis)鼻淵爲病名[2]。出《黃帝內經素問·氣厥論》。俗稱腦漏(見《景嶽全書·鼻證》)、又稱腦崩(見《外科大成》卷三)、腦滲(見《醫學準繩六要》)、腦瀉(《普濟方》卷五十七)、歷腦[3]控腦痧[3]控腦砂(見《醫宗金鑑》卷六十五、《外科大成》卷三)。是指以鼻流濁涕,量多不止爲主要表現的鼻病[4]。因涕下不止如淌水而得名[4]。是鼻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4]

黃帝內經素問·氣厥論》:“膽熱移於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不止也。”繼《黃帝內經素問》之後,歷代醫家對本病的論述也較多,並根據《黃帝內經素問》對其病機、病位、症狀及“腦滲爲涕”的論述,故又有“腦漏”、“腦滲”、“歷腦”、“控腦痧”等病名[4]

外科正宗》卷四:“腦漏者,又名鼻淵。總由風寒凝入腦戶太陽溼熱交蒸乃成。其患鼻流濁涕,或流黃水,點點滴滴,長溼無干,久則頭眩虛暈不已。”

鼻淵與西醫的急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類似[4]。多見於急性鼻炎慢性鼻炎急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急性副鼻竇炎、慢性副鼻竇炎,亦可見於重症慢性鼻膜炎。

鼻淵發病率高,影響工作、學習,甚至可引起嚴重併發症,導致不良後果,故應積極防治[4]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5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95.
  3. ^ [3]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
  4.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