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蝴蝶

中藥學 疏肝和胃 果實種子類 中藥材 清肺利咽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ù hú dié

2 英文參考

Oroxylum indicum[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oroxylum indicum[朗道漢英字典]

semen oroxyli[朗道漢英字典]

Semen Oroxyli(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Indian trumpetflower seed[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木蝴蝶中藥名,出自《本草綱目拾遺[1]。爲紫葳科植物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 (L.) Vent. 的乾燥成熟種子[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Semen Oroxyl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Indian trumpetflower seed(《中醫藥學名詞(2004)》)

7 來源及產地

紫葳科植物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 (L.) Vent.的種子。主產雲南、廣西、貴州。[2]

8 性味歸經

甘、苦,涼。入肺、肝、胃經[2]

9 功能主治

清肺利咽疏肝和胃,外用生肌[2]

1.治肺熱乾咳,聲音嘶啞,百日咳咽喉腫痛扁桃體炎肝胃氣痛。煎服:1.5~3g。[2]

2.治癰疽瘡口不斂。貼患處。[2]

10 化學成分

本品含脂肪油,其中油酸佔80.4%;還含黃芩苷元、特土苷(Tetuin)、木蝴蝶苷(Oroxin)A及B、白楊素[2]

11 藥理作用

白楊素有抗癌活性[2]

12 木蝴蝶的藥典標準

12.1 品名

木蝴蝶

Muhudie

OROXΜLI SEMEN

12.2 來源

本品爲紫葳科植物木蝴蝶Oroxμlum indicum,(L.)Vent.的乾燥成熟種子。秋、冬二季採收成熟果實,暴曬至果實開裂,取出種子曬乾

12.3 性狀

本品爲蝶形薄片,除基部外三面延長成寬大菲薄的翅,長5~8cm,寬3.5~4.5cm。表面淺黃白色,翅半透明,有絹絲樣光澤,上有放射狀紋理,邊緣多破裂。體輕,剝去種皮,可見一層薄膜狀的胚乳緊裹於子葉之外。子葉2,蝶形,黃綠色或黃色,長徑1~1.5cm。氣微,味微苦。

12.4 鑑別

(1)本品粉末黃色或黃綠色。種翅細胞纖維狀,壁波狀增厚,直徑20~40μm。胚乳細胞多角形,壁呈念珠狀增厚。

(2)取本品粉末0.lg,加甲醇25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木蝴蝶苷B對照品、黃芩苷對照品,加甲醇分別製成每1ml含0.1mg和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醋酸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噴以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日光下顯相同的暗綠色斑點。

12.5 檢查

12.5.1 水分

不得過6.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H第一法)。

12.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X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70%乙醇溶劑,不得少於20.0%。

12.7 含量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VI D)測定。

12.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水-磷酸(42:58:0.2)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76nm。理論板數按木蝴蝶苷B 峯計算應不低於2000。

12.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木蝴蝶苷B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50%甲醇製成每lml含0.10mg的溶液,即得。

12.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二號篩)約0.l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稱定重量,加熱迴流 1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2.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M1,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木蝴蝶苷 B(C27H30O15)不得少於2.0%。[3]

12.8 性味歸經

苦、甘,涼。歸肺、肝、胃經

12.9 功能與主治

清肺利咽疏肝和胃。用於肺熱咳嗽喉痹,音啞,肝胃氣痛

12.10 用法與用量

1~3g。

12.11 貯藏

通風乾燥處。

12.12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14.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第一增補本[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