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朗道漢英字典]
semen momordicae[朗道漢英字典]
cochinchina momordica seed[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emen Momordic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ochinchina momordica seed[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4 拉丁名
Semen Momordic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cochinchina momordica seed(《中醫藥學名詞(2004)》)
8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質藤本。莖有棱,無毛,卷鬚單一,與葉對生。葉互生,圓心形,直徑7~14cm,3~5中裂或深裂,偶有7裂,裂片卵形或長卵形;葉柄頂端或葉片基部有2~5腺體。花單性同株;雄花梗細長,每花具1大苞片,花萼黑褐色,有黃白色斑點,花冠淺黃白色;雌花梗短,苞片較小。瓠果長橢圓形,長9~15cm,熟時紅色,表面有軟質刺突。種子暗黑色。花期6~8月,果期8~11月。
生於山坡林下或灌叢中。主產湖北、廣西、四川。
10 性狀
種子扁平圓板狀,中間稍隆起或微凹下,直徑2~4cm,厚約0.5c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有網狀花紋,在邊緣較大的一個齒狀突起上有淺黃色種臍。外種皮質硬而脆,內種皮灰綠色,絨毛樣。子葉2,黃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膩氣,味苦。
14 使用注意
內服宜慎。孕婦及體虛者忌服。
16 化學成分
木鱉子含多種皁苷,其苷元有木鱉子酸(Momodic acid)、棉根皁苷元(Gypsogenin)。還含脂肪油44.38%,油中含α-桐酸等。此外,還含齊墩果酸、甾醇、海藻糖、蛋白質等。
含木鱉子酸(momordic acid)、絲石竹皁甙元(gypsogenin)、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α-桐酸(α-elaeostearic acid)、氣基酸、甾醇。
18 木鱉子的藥典標準
18.1 品名
Mubiezi
MOMORDICAE SEMEN
18.2 來源
本品爲葫蘆科植物木鱉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Lour.)Spreng.的乾燥成熟種子。冬季採收成熟果實,剖開,曬至半乾,除去果肉,取出種子,乾燥。
18.3 性狀
本品呈扁乎圓板狀,中間稍隆起或微凹陷,直徑2~4cm,厚約0.5c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有網狀花紋,在邊緣較大的一個齒狀突起上有淺黃色種臍。外種皮質硬而脆,內種皮灰綠色,絨毛樣。子葉2,黃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膩氣,味苦。
18.4 鑑別
(1)[3]本品粉末黃灰色。厚壁細胞橢圓形或類圓形,邊緣波狀,直徑51~117μm,壁厚,木化,胞腔明顯,有的狹窄。子葉薄壁細胞多角形,內含脂肪油塊和糊粉粒;脂肪油塊類圓形,直徑27~73μm,表面可見網狀紋理。
(2)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含量測定〕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及對照品溶液各5ul,分別點於 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 甲醇-水(8:2: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 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8.5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18.5.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0.4%磷酸溶液(70:30)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03nm。理論板數按絲石竹皁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峯計算應不低於6000。
18.5.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絲石竹皁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l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18.5.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木鱉子仁粗粉約1.5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三氯甲烷(1:1)混合溶液60ml,加熱迴流1〜2小時,棄去石油醚-三氯甲烷混合溶液,濾紙筒揮盡溶劑,置圓底燒瓶中,加60%甲醇l00ml加熱迴流4小時,提取液蒸乾。殘渣加水10ml使溶解並轉移至具塞試管中,加硫酸0.6ml,搖勻,塞緊。置沸水浴中加熱2小時,取出,放冷,濾過,棄去濾液,殘渣加甲醇8ml使溶解,轉移至10ml量瓶中,加硫酸1滴使溶液pH值至2,搖勻,50℃水浴中放置4小時,取出,放冷,加甲醇補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 即得。
18.5.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0ul,注人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木鱉子仁含絲石竹皁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C37H56O10)不得少於0.25% 。
18.6 木鱉子飲片
18.6.1 炮製
18.6.1.1 木鱉子仁
去殼取仁,用時搗碎。
本品內種皮灰綠色,絨毛樣。子葉2,黃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膩氣,味苦。
(2)同藥材。
18.6.1.2 木鱉子霜
本品爲白色或灰白色的鬆散粉末。有特殊的油膩氣,味苦。
18.6.1.2.1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約0.75g,精密稱定,加60%甲醇100ml,加熱迴流4小時,照木鱉子〔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
本品含絲石竹皁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C37H56O10)不得少於0.40% 。
[參考資料]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第一增補本[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18.6.2 性味與歸經
苦、微甘,涼;有毒。歸肝、脾、胃經。
18.6.3 功能與主治
散結消腫,攻毒療瘡。用於瘡瘍腫毒,乳癰,瘰癧,痔瘻,乾癬,禿瘡。
18.6.4 用法與用量
0.9~1.2g。外用適量,研末,用油或醋調塗患處。
18.6.5 注意
孕婦慎用。
18.6.6 貯藏
置乾燥處。
18.7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