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經炎

鍼灸學 中醫學 常見病鍼灸治療 神經系統疾病 周圍神經疾病 中醫常見病 常見病皮膚針療法 單神經炎 疾病 常見病電針療法 中醫病證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iàn shén jīng yán

2 英文參考

facial neuritis[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

3 西醫·面神經炎

面神經炎(facial neuritis)即特發性面神經麻痹或稱Bell麻痹(Bell palsy),是因莖乳孔內面神經特異性炎症所致周圍性面癱[1]。確切的病因未明,病毒感染、自主神經功能不穩等均可導致局部神經營養血管痙攣、神經缺血、水腫產生面神經麻痹而出現面肌癱瘓[1]

3.1 疾病分類

神經系統疾病 > 周圍神經疾病 > 單神經

3.2 面神經炎的別名

特發性面神經麻痹;Bell麻痹;貝爾麻痹

3.3 面神經炎的診斷

1.急性起病,病前常有病毒感染的前驅症狀如受涼或上呼吸道感染,部分患者伴有同側或乳突區疼痛[1]

2.周圍性面癱的表現  額紋消失、眼裂擴大、閉目露白、鼻脣溝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牽拉向健側,口角流涎患者不能做皺額、蹙眉、閉目、露齒、鼓氣和吹哨等動作[1]。閉目時癱瘓側眼球轉向內上方,露出角膜下的白色鞏膜,稱 Bell現象[1]

3.如出現耳廓外耳感覺遲鈍、外耳道和鼓膜皰疹等表現則稱爲 Ramsay-Hunt綜合徵,常爲帶狀皰疹病毒感染造成[1]

3.4 需要面神經炎鑑別的疾病

吉蘭巴雷綜合徵、耳源性面神經麻痹、後顱窩腫瘤腦膜炎所致面神經麻痹神經萊姆病[1]

3.5 面神經炎治療

治療原則爲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面神經水腫,緩解神經受壓,促進神經功能恢復[1]

3.5.1 糖皮質激素

(1)地塞米松一日10~20mg靜脈滴注,7~10天爲一個療程[1]

(2)潑尼松一日20~40mg,頓服,連續在7~10天后逐漸減量(或直接停用)[1]

3.5.2 B族維生素

維生素B1100mg,肌內注射;維生素B12500μg,肌內注射,每日1次。也可口服維生素B110mg,一日3次,或腺苷鈷胺500μg,一日3次[1]

3.5.3 病毒

病毒感染帶狀皰疹引起,可用阿昔洛韋0.2g口服,一日5次,療程7~10天[1]

3.5.4 一般治療

急性期局部熱敷、紅外線照射、超短波透熱治療;眼瞼閉瞼閉合不全患者戴眼罩護眼,眼藥水或眼藥膏保護角膜。恢復期可針刺或電針治療[1]

4 中醫·面神經炎

面神經炎面癱面癱俗稱口眼斜[2]

病名面癱指單純性的一側面部肌肉癱瘓[2]。爲風寒風熱之邪乘虛侵襲面部筋脈經氣阻滯,肌肉縱緩不收而成[2]。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炎[2]。臨牀多表現爲病側眼閉合不全,流淚口角向健側歪斜,流涎,不能皺眉、蹙額、鼓腮、示齒等,額紋消失,鼻脣溝變淺[2]。部分病人有患側舌前2/3味覺減退,聽覺過敏等症[2]。病程日久,可因患側面肌攣縮而使嘴角歪向病側,稱“倒錯”現象[2]

症名面癱指伴發於他病中的面部肌肉癱瘓[2]。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中樞面癱[2]。多無眼症狀,常伴有同側偏癱或上肢癱[2]

4.1 面神經炎鍼灸治療

4.1.1 體針

地倉頰車翳風合谷陽白四白等穴爲主。不能蹙眉加攢竹;鼻脣溝平坦加迎香人中溝歪斜加水溝;頦脣溝歪斜加承漿;乳突痛加完骨舌麻味覺減退加廉泉海泉中樞性的則加太沖風府。初起針刺宜輕刺激,可配合艾條灸溼熱[2]

4.1.2 電針療法

取穴參照體針。面部穴針剌後,通電10~15分鐘,通電量以患者感到舒適,面部肌肉微見收縮爲宜[2]

4.1.3 皮膚針療法

輕叩陽白太陽四白牽正等穴至微出血然後加拔小火罐,適用於發病初期或面部板滯感等面癱後遺症。注意:治療期間應避免面部吹風受寒。眼瞼閉合不全者,每日須點眼藥水2~3次,以防感染[2]

5 參考資料

  1. ^ [1]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78-179.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06.

治療面神經炎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