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風桿菌

病原微生物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á fēng gǎn jūn

2 註解

麻風桿菌形態麻風桿菌結核桿菌酷似,難以區別,亦表現明顯的抗酸染色特性,常在病人潰破皮膚滲出液細胞中發現,呈束狀排列。麻風桿菌是至今唯一仍不能人工培養的細菌。以麻風桿菌感染小鼠足墊或接種至犰狳可引起動物的進行性麻風感染,爲研究麻風的一種動物模型。?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麻風桿菌口侵害人,可通過皮膚接觸,或由飛沫傳播細菌由病人鼻分泌物及其他分泌物、精液陰道分泌液中排出而感染他人。疾病潛伏期長,發病慢,病程長,遷延不愈。根據臨牀表現、免疫病理變化、細菌檢查結果等可將麻風病分爲瘤型麻風結核樣型麻風

瘤型麻風爲疾病的進行性和嚴重的臨牀類型,如不進行治療,往往發展至最終死亡。細菌侵犯皮膚、粘膜及各臟器,形成肉芽腫病變。用抗酸染色檢查,可見有大量的麻風桿菌集聚,含菌量多,且各臟器均有發現,傳染性強。本型麻風病人的t細胞免疫應答有所缺陷,表現爲細胞免疫低下或免疫抑制,巨噬細胞活化功能低,故麻風桿菌能在體內繁殖。細胞免疫的低下或抑制是由於細菌感染後的結果。變態反應皮膚試驗麻風菌素試驗)陰性血清抗體含量高,有免疫複合物沉積,導致出現肉芽腫病變,形成結節性紅斑或疣狀結節,如獅面。

結核樣型麻風常爲自限性疾病,較穩定,損害可自行消退。病變主要在皮膚,侵犯真皮淺層,早期病變爲小血管周圍淋巴細胞浸潤,以後出現上皮樣細胞和多核巨細胞浸潤,也可累及神經,使受累處皮膚喪失感覺。病人體內不易檢出麻風桿菌,故傳染性小。麻風菌素反應陽性細胞免疫強。

麻風病的臨牀表現和類型衆多,易與其他類似疾病相混淆,所以實驗診斷有實際意義。可採取麻風病人和皮膚病變檢材作塗片,抗酸性染色法檢查有無排列成束的抗酸性桿菌存在。也可以用金胺染色熒光顯微鏡檢查,以提高陽性率。麻風病理活體組織切片檢查也是較好的診斷方法麻風菌素試驗的應用原理和結核菌素試驗相同。因麻風桿菌至今仍不能人工培養,麻風菌素抗原常由麻風結節病組織製備。此試驗無診斷上意義,因大多數正常人對其呈陽性反應,瘤型麻風病人則因有免疫抑制而呈陰性反應

麻風是一種慢性傳染病,侵犯皮膚、粘膜和外周神經組織,晚期還可侵入深部組織和臟器,形成肉芽腫病變。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我國不少地區亦可見。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