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泡期

婦科 生理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uǎn pāo qī

2 英文參考

follicular phase

3 註解

卵泡的生成發育從原始卵泡開始。人每次月經週期通常只有一個原始卵泡激素的調控下發育成熟,原始卵泡經初級卵泡與次級卵泡期,最後發育排卵卵泡成熟卵泡)。原始卵泡發育到初級卵泡的早期,不受垂體促性腺激素控制,其發育取決於卵泡本身的內存因素。到初級卵泡發育晚期,顆粒細胞上出現了FSH受體,內膜細胞上出現了LH受體。到次級卵泡期,顆粒細胞上出現了FSH受體數量進一步增加,FSH在雌激素的協高作用下,誘導顆粒細胞出現LH受體,並隨着卵泡發育成熟,顆粒細胞與內膜細胞上的LH受體不斷增加。從初級卵泡發育階段開始,卵泡接受垂體促性腺激素控制,促使其發育成熟

卵泡期開始時,血中雌激素孕激素濃度均處於低水平,對垂體FSH與LH分泌的反饋抑制作用較弱,血中FSH表現逐漸增高的趨勢,一二日後LH也有所增加。近年發現,卵泡液中存在一種促進FSH分泌的蛋白質,稱爲促FSH釋放蛋白(FSH-releasing protein),可能對FSH的增加起一定的作用生長發育卵泡粒細胞上,除FSH受體增加外,還出現胰島素生長因子(IGF)及上皮生長因子(EGF)等與細胞增殖有關因子的受體,在FSH與各生長因子作用下,顆粒細胞明顯發育與分化,併產生芳香化酶,可將內膜產生並彌散轉運至顆粒細胞雄激素(主要爲雄烯二酮)轉變爲雌激素。LH與內膜細胞上的LH受體結合,通過cAMP-蛋白激酶系統,使膽固醇轉變爲雄激素。內膜細胞產生雄激素,而在顆粒細胞轉變爲雌激素,稱爲雌激素分泌的雙重細胞學說

排卵一週左右,卵泡分泌的雌激素明顯增多,血中的濃度迅速上升,與此同時,血中FSH的水平有所下降,這是因爲:①雌激素選擇地對FSH分泌產生抑制作用;②顆粒細胞產生的卵泡抑制素也對FSH分泌發揮抑制作用。值得指出的是FSH濃度暫時處於低水平,但雌激素濃度並不因此而減少,卻反而持續增加,其原因是雌激素可加強內膜細胞的分化與生長,可使LH受體數量增加,從而加強合成雄激素及轉變爲雌激素的過程。

排卵前一天左右,血中雌激素濃度達到頂峯,在其作用下,下丘腦增強GnRH分泌,GnRH經垂體門脈轉運至腺垂體刺激LH與FSH的分泌,以LH的分泌增加最爲明顯,形成LH高峯(LH surge)。若事先用抗激素血清處理動物,則LH峯不再出現。毀損恆河猴下丘視前區後,LH峯也消失。所以,LH峯是由雌激素高峯所誘導出現的,雌激素這種促進LH大量分泌的作用,稱爲雌激素正反饋效應

在LH峯出現之前,卵母細胞已基本發育成熟,但由於包圍卵母細胞的顆粒細胞分泌一種卵母細胞成熟抑制因子(oocyte maturation inhibitor,OMI),使卵母細胞成熟分裂中斷於前期。LH峯出現的瞬間,高濃度的LH立即抵消OMI的抑制作用卵母細胞恢復中斷了的成熟分裂成熟卵泡向效巢表面突出,形成透明的卵泡小斑。LH在孕酮的配合下,使卵泡溶解酶(如纖溶酶與原酶等)活性增加,導致卵泡溶化和鬆懈。此外LH又可使卵泡分泌前列腺素,後者促使卵泡壁肌樣細胞收縮,於是卵細胞與附着的透明帶,放射冠從破裂的卵泡壁處被排出,定過程稱爲排卵(ovulation)。排出的卵子旋即被輸卵管傘捕獲被抑制,而注射外源LH或HCG(見後文)則能誘發排卵,可見LH峯是控制排卵發生的關鍵性因素。

在人類,每個月經週期起初有15-20個原始卵泡同時開始生長發育,但是通常只有1個卵泡發育成爲優勢卵泡,最後發育成熟排卵,其它卵泡均先後退化並形成閉鎖卵泡,其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卵泡期中,子宮內膜發生相應的變化,主要表現爲內膜增厚,腺體增多並變長,此期長爲增生期。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