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花

中藥材 花類 活血調經藥 中藥學 活血化瘀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íng xiāo huā

2 英文參考

Bignonia grandiflora[朗道漢英字典]

Campsis grandiflora[朗道漢英字典]

flos campsis[朗道漢英字典]

campsitis,flo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los camps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rumpetcreeper flowe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hinese trumpet creeper[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Flos Campsis(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trumpetcreeper flower[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凌霄花中藥名,出《新修本草》。爲紫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 K. Schum. 或美洲凌霄Campsis radicans (L.) Seem. 的乾燥[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Flos Campsis(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trumpetcreeper flower(《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別名

墮胎[2]

7 來源

凌霄花紫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 K. Schum. 或美洲凌霄Campsis radicans (L.) Seem. 的乾燥[2]

凌霄花紫葳科植物紫葳Campsis grandiflora(Thunb.)Loisel.的花[2]

8 產地

凌霄花主產江蘇、浙江等地[2]

9 性味歸經

凌霄花味辛、酸,性寒;入肝、心胞[2]

10 凌霄花的功效與主治

凌霄花具有破血散瘀,祛風涼血的功效[2]

凌霄花治瘀滯經閉痛經癥瘕血熱皮膚瘙癢:煎服,3~9g[2]

凌霄花研末調搽皮膚溼癬酒齄鼻[2]

11 使用禁忌

孕婦忌服凌霄花[2]

12 凌霄花的化學成分

凌霄花芹菜素、β-谷甾醇[2]

13 凌霄花的藥典標準

13.1 品名

凌霄花

Lingxiaohua

CAMPSIS FLOS

13.2 來源

本品爲紫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Thmb.)K.Schum.或美洲凌霄Campsis radicans(L.)Seem.的乾燥花。夏、秋二季花盛開時採摘,乾燥

13.3 性狀

13.3.1 凌霄

多皺縮捲曲,黃褐色或棕褐色,完整花朵長4~5cm。萼筒鍾狀,長2~2.5cm,裂片5,裂至中部,萼筒基部至萼齒尖有5條縱棱。花冠先端5裂,裂片半圓形,下部聯合呈漏斗狀,表面可見細脈紋,內表面較明顯。雄蕊4,着生花冠上,2長2短,花葯個字形,花柱l,柱頭扁平。氣清香,味微苦、酸。

13.3.2 美洲凌霄

完整花朵長6~7cm。萼筒長1.5~2cm,硬革質,先端5齒裂裂片短三角狀,長約爲萼筒的1/3,萼筒外無明顯的縱棱;花冠內表面具明顯的深棕色脈紋。

13.4 鑑別

(1)本品粉末黃棕色。花粉粒類圓形,直徑24~31μm,具3孔溝,表面有極細密的網狀雕紋腺毛淡黃色或黃棕色,頭部多細胞,呈扁圓形、類圓形或長網形,側面觀細胞似柵狀排列1~2層,柄部1~3細胞花冠表皮細胞類多角形;具螺紋導管

(2)取本品粉末0.5g,加石油醚(60~90℃)15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棄去石油醚液,藥渣加甲醇15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甲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凌霄花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u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9: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碘蒸氣中燻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3.5 檢查

13.5.1 水分

不得過16.0%(附錄Ⅸ H第一法)。

13.5.2 灰分

不得過8.0%(附錄Ⅸ K)。

13.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2.0%(附錄Ⅸ K)。

13.6 性味歸經

甘、酸,寒。歸肝、心包經

13.7 功能與主治

活血通經涼血祛風。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瘕瘕,產後乳腫風疹發紅,皮膚瘙癢,痤瘡

13.8 用法與用量

5~9g。

13.9 注意

孕婦慎用。

13.10 貯藏

通風乾燥處,防潮。

13.11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4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7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