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敷療法

醫療技術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ěng fū liáo fǎ

2 註解

3 操作方法

冷敷療法是用冷的物體放置在人身體的某個部位上,使局部的毛細血管收縮,起到散熱、降溫、止血、止痛及防止腫脹等作用的一種方法

治療時,病人取合適的體位(既能暴露需要冷敷的部位,又能舒適地保持一段時間),將預先準備好的冷敷用具放置在患處,每次冷敷大約20分鐘。如果使用冷巾、冷袋者,4-6分鐘更換1次,以保證冷敷效果,可延長冷敷時間約至30分鐘。冷敷完畢後,用於毛巾將冷敷部位的皮膚擦乾。

4 禁忌

1.外傷處已出現紅腫熱痛時,不能再作冷敷。

2.炎症後期,不宜冷敷。

3.患者在勞累後,感到疲乏時,不宜作冷敷。

4.已有水腫者,不能作冷敷。

5.禁止在心前區(即左鎖骨中線,第五肋間隙處)附近作冷敷,以避免引起冠狀動脈痙攣而發生危險。

6. 眼病患者,角膜發炎時,冷敷會加重病情,故不宜用冷敷療法

5 注意事項

1.作冷敷時,要了解病人的感覺,觀察患處皮膚反應,如果有感到不適或疼痛皮膚發灰,出現紫斑或水泡時,應立即停止冷敷。

2. 每次冷敷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20分鐘爲好。如果需要長時間冷敷時,應在每冷敷20分鐘後,停敷1小時左右再冷敷,使局部有恢復的時間。

3.對老人、幼兒、身體極虛弱者,或失去知覺,或癱瘓病人要特別小心

4.一般冷敷不在肢體的末端進行,以免引起循環障礙,而發生組織缺血缺氧。

5.對有傷口或手術後以及眼部冷敷,冷敷用具一定要嚴格消毒使用,以防止污染,引起交叉感染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