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糜

望五官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望診 中醫兒科學 中醫耳鼻喉科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kǒu mí

2 英文參考

aphth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aphth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aphthous stomatit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erosion of mucous membrane of oral cavity[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口糜爲病證名[1]

中醫藥學名詞》(2004):口糜(aphtha[2])是指i以口腔黏膜糜爛成片如糜粥樣,有特殊氣味爲主要表現的疾病[2]

中醫藥學名詞》(2010):口糜(aphtha[3])是指口腔黏膜糜爛成片,病情較重,範圍較大的表現[3]

4 症狀

口腔內泛現白色糜點,形如苔蘚[3]。《保嬰易知錄》:“滿口糜爛,色紅作痛,甚則腮舌俱腫,聯及咽喉,不能飲食。”

5 病因病機

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火氣內發,上爲口糜。”多由陽明溼熱燻蒸而發。

6 辨證論治

雜病源流犀燭·口齒脣舌源流》:“臟腑積熱口糜口糜者,口瘡糜爛也,宜局方涼膈散心熱口糜口瘡多赤,宜花粉末摻之;肺熱口糜口瘡多白,宜黃柏、蓽撥末摻之良久,以水漱口。膀胱移熱於小腸口糜,宜移熱湯柴胡地骨皮湯;心脾有熱亦口糜,宜升麻散三焦火盛亦口糜,宜回春涼膈散中焦不足,虛火上泛亦口糜,或服涼藥不效,宜理中湯;陰虧火泛亦口糜,宜四物湯加知柏;內熱口糜咽喉腫痛,宜冰柏丸。”

治宜清熱解毒,用赴筵散清胃散加減。久病氣虛,宜健脾益胃,用參苓白朮散加減。還可用銀花、甘草薄荷連翹煎湯漱口。並外吹冰硼散

7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8.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治療口糜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