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指专用于防治小儿病证的特定推拿方法。见明·龚廷贤《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方便易行,无副作用,可避免打针服药之痛苦,特别适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主治小儿常见的腹泻、疳积、便秘、惊厥、遗尿、脱水、发热、喘咳等内科疾患,还适用于小儿外科、伤科等症。
-
甘载
甘载为推拿穴位名。位于第一掌骨背面。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厘正按摩要术·立法·掐法》:“甘载在掌背,合谷后。”《小儿推拿广意·阴掌九穴疗病诀》:“掐之能拯危症。”
-
迎随补泻法
迎随补泻法即经络补泻法,为小儿推拿补泻方法。又称顺逆补泻法。随(顺)其经络走行方向操作为补法;《黄帝内经灵枢·始终》:“泻者迎之,补者随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是推拿治疗的基本法则。小儿推拿常见的补泻方法包括轻重补泻法、快慢补泻法、方向补泻法、经络补泻法、次数补泻法、平补平泻法等。
-
经络补泻法
经络补泻法为小儿推拿补泻方法。又称迎随补泻法或顺逆补泻法。随(顺)其经络走行方向操作为补法;《黄帝内经灵枢·始终》:“泻者迎之,补者随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是推拿治疗的基本法则。小儿推拿常见的补泻方法包括轻重补泻法、快慢补泻法、方向补泻法、经络补泻法、次数补泻法、平补平泻法等。
-
顺逆补泻法
顺逆补泻法即经络补泻法,为小儿推拿补泻方法。又称迎随补泻法。随(顺)其经络走行方向操作为补法;《黄帝内经灵枢·始终》:“泻者迎之,补者随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是推拿治疗的基本法则。小儿推拿常见的补泻方法包括轻重补泻法、快慢补泻法、方向补泻法、经络补泻法、次数补泻法、平补平泻法等。
-
迎随补泻
《黄帝内经灵枢·小针解》:“迎而夺之者泻也;又有将迎随仅解释作针刺方向的顺逆,以逆着经脉循行方向斜刺为“迎”为泻,顺着经脉循行方向斜刺为“随”为补,此法又称针芒补泻或针向补泻。又称顺逆补泻法。小儿推拿常见的补泻方法包括轻重补泻法、快慢补泻法、方向补泻法、经络补泻法、次数补泻法、平补平泻法等。
-
快慢补泻法
快慢补泻法为小儿推拿补泻方法。快慢指术者运用手法在患儿体表穴位上操作的速度,即频率。《厘正按摩要术》:“急摩为泻,缓摩为补。”小儿推拿治病十分重视补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是推拿治疗的基本法则。小儿推拿常见的补泻方法包括轻重补泻法、快慢补泻法、方向补泻法、经络补泻法、次数补泻法、平补平泻法等。
-
直推法
概述:直推法为推拿手法名。直推法-拇指侧推法直推法-剑指推法适用部位:直推法适用于小儿推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位和五经穴,多用于头面部、四肢部、脊柱部。3.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指揉法为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出《黄帝内经灵枢》。
-
虎口三关
概述:虎口三关:1.小儿推拿穴位名;即指三关。《小儿推拿广意》:“指上三关,推之通血气发汗。”小儿指纹显现于食指掌侧的三个部位·虎口三关:虎口三关(threepassesatthetiger-mouth、threepassesatfirstwebspace)是指小儿指纹的3个部位,从掌指横纹向食指端,依次为风关、气关、命关。第三指节命关,辰位。
-
小儿推拿复合手法
小儿推拿复合手法是在小儿推拿中将多种推拿手法组合起来运用的特定操作方法。复合操作手法共有30多种,其名称也都是原来特定的,这些名称一是根据操作的形象而定,如双凤展翅、水底捞月、老虎吞食等:二是根据手法的名称和操作的穴位而定,如运土入水、运水入土、打马过河等;
-
下法
3.小儿推拿方法之一。八法之一·下法:下法为八法之一,是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厘正按摩要术》卷二:“下法:周于蕃曰:凡小儿未能语者,忽大哭不止,多是腹痛,须令人抱小儿置膝上,医者对面,将两手于胸腹着力久揉,如搓揉衣服状。
-
凤凰展翅
概述:凤凰展翅:1.针刺手法名;2.小儿推拿方法;3.练功方法。出明·徐凤《金针赋》。见《针灸大成》卷四:“用右手大指、食指捻针头,如飞腾之象,一捻一放。”其法先进针至深(地)部,再提针至浅(天)部,得气后,再进针至中(人)部,随即大幅度的快速捻转,一捻一放,针柄飞旋,如凤凰展翅状。出《小儿推拿广意》。
-
飞经走气
概述:飞经走气:1.针刺术语;小儿推拿方法。其法:进针得气后,不进不退,扳到针身使针头朝向病所,将针尾一左一右,慢慢拨动,如扶船舵之状,摇摆九数或三九二十七数,故名青龙摆尾,以行卫气。苍龟探穴针刺手法名。《金针赋》:“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原,上下左右,四围飞旋。”
-
苍龙摆尾
概述:苍龙摆尾:1.小儿推拿方法名;2.苍龟探穴针刺手法名。其法:进针得气后,不进不退,扳到针身使针头朝向病所,将针尾一左一右,慢慢拨动,如扶船舵之状,摇摆九数或三九二十七数,故名青龙摆尾,以行卫气。若针后觉针下沉紧涩滞,此邪气大盛之故,须用泻法,先去邪实,然后真气才能随至。
-
小儿按摩
小儿按摩即小儿推拿,见陈氏《小儿按摩经》。见明·龚廷贤《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又称小儿按摩。由于小儿在生理和病理上有一定的特点,所以小儿推拿也有着其特定的穴位和术式,如三关、六府、五经等穴位,分阴阳、开璇玑等术式。小儿推拿常用于防治感冒,发热,呕吐,腹泻,食滞,疳积,遗尿,脱肛,惊厥等病证。
-
和法
概述:和法:1.八法之一;2.推拿手法名。适用于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证、邪伏募原证,以及肝脾不和、肝胃不和、疟疾等证。3.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指揉法为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后代在应用上有发展,常用的有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一指禅推法等。
-
分法
概述:分法为推拿手法名。分推法:分发即分推法。动作要领:操作时主要依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带动指、掌着力部分做横向直线分推,依靠腕部和拇指掌指关节的内收、外展活动带动拇指着力部分做弧线分推。3.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指揉法为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
-
旋推法
注意事项:1.不可推破皮肤,一般需要辅以介质,随蘸随推。出《黄帝内经灵枢》。有疏通经络,行气消瘀等功效。后代在应用上有发展,常用的有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一指禅推法等。在小儿推拿手法中,推法是以拇指或食、中两指的螺纹面着力,附着在患儿体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做直线或环旋移动的推拿手法。
-
轻重补泻法
轻重补泻法为小儿推拿补泻方法。针对术者在患儿体表穴位上操作时用力的大小而言。轻手法操作为补法,重手法操作为泻法。小儿推拿治病十分重视补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是推拿治疗的基本法则。小儿推拿常见的补泻方法包括轻重补泻法、快慢补泻法、方向补泻法、经络补泻法、次数补泻法、平补平泻法等。
-
分推法
概述:分推法为小儿推拿手法名。动作要领:操作时主要依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带动指、掌着力部分做横向直线分推,依靠腕部和拇指掌指关节的内收、外展活动带动拇指着力部分做弧线分推。3.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指揉法为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
-
合法
其起点和止点往往在穴位上。合推法为小儿推拿方法名。3.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指揉法为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关于推法:推法为推拿手法名。后代在应用上有发展,常用的有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一指禅推法等。见曹锡珍《中医按摩疗法》。
-
平补平泻法
平补平泻法为小儿推拿补泻方法,一般用于患儿病情虚实不明显,或平素小儿保健。小儿推拿治病十分重视补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是推拿治疗的基本法则。小儿推拿常见的补泻方法包括轻重补泻法、快慢补泻法、方向补泻法、经络补泻法、次数补泻法、平补平泻法等。
-
合推法
概述:合推法为小儿推拿方法名。与分推法相对。操作时主要依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带动指、掌着力部分做横向直线合推,依靠腕部和拇指掌指关节的内收、外展活动带动拇指着力部分做直线合推。3.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指揉法为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属单式手法。
-
方向补泻法
方向补泻法为小儿推拿补泻方法。一般在手部穴位上做向心性方向直推为补法;“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是推拿治疗的基本法则。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决定了小儿推拿手法的技术要求必须做到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补泻分明。小儿推拿常见的补泻方法包括轻重补泻法、快慢补泻法、方向补泻法、经络补泻法、次数补泻法、平补平泻法等。
-
次数补泻法
次数补泻法为小儿推拿补泻方法。依据术者运用手法在穴位上操作次数的多少来区分补泻,它是衡量手法补泻的有效治疗量。一般次数多、时间长而轻柔的手法为补法;“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是推拿治疗的基本法则。小儿推拿常见的补泻方法包括轻重补泻法、快慢补泻法、方向补泻法、经络补泻法、次数补泻法、平补平泻法等。
-
吐法
2.专指小儿推拿术的催吐方法。涌吐法:吐法为八法之一,又称涌吐法。催吐用药物,实证用瓜蒂、藜芦、胆矾等;虚证用参芦饮。《厘正按摩要术》卷二:“吐法:周于蕃曰:小儿外感风寒,内伤乳食,致咳嗽呕吐,痰涎积聚,宜先用汗法。即或胃无积滞,用此一吐,亦舒通脏腑之气,若由版门推下横纹令吐者,不若按舌之快也。”
-
推法
出《黄帝内经灵枢》。多施于腰背两侧或臀部,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肌劳损等病症。推法的适用部位:直推法适用于小儿推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位和五经穴,多用于头面部、四肢部、脊柱部;3.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指揉法为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
-
推拿学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等,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调整脏腑气血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等综合效应。历史上推拿流派纷呈,手法繁多,根据治疗目的、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医疗推拿、小儿推拿、正骨推拿、保健推拿、运动推拿、自我按摩等不同类别。
-
夏鼎
夏鼎为清代医家。字禹铸,安徽贵池人。长于小儿推拿术,对前人所述小儿32种惊风及指纹,进行了从繁到简的整理。著有《幼科铁镜》(1695年刊行),后世小儿推拿医生,多宗其法。
-
推脊
推脊(spinalpushing)为小儿推拿方法名。是指用食指、中指(并拢)的指面,自小儿大椎起循脊柱向下直推至腰椎处的一种小儿推拿方法。《厘正按摩要术》:“推骨节,由项下大椎,直推之龟尾,须蘸葱姜汤推之,治伤寒骨节疼痛。”有退热作用。
-
发汗
《厘正按摩要术》卷二:“汗法:周于蕃曰:凡小儿寒热互作,鼻流清涕或昏迷不醒,一切急慢惊风等症,须用葱姜煎汤,以左手托病者头后,用右手大指面蘸汤,摩洗两鼻孔三十六次,谓之洗井灶,以通脏腑之气,随用两大指蘸汤,摩洗鼻两边二十四次,后又蘸汤,由鼻梁山根推至印堂颅门三十六次;
-
汗法
概述:汗法:1.治疗八法之一;《厘正按摩要术》卷二:“汗法:周于蕃曰:凡小儿寒热互作,鼻流清涕或昏迷不醒,一切急慢惊风等症,须用葱姜煎汤,以左手托病者头后,用右手大指面蘸汤,摩洗两鼻孔三十六次,谓之洗井灶,以通脏腑之气,随用两大指蘸汤,摩洗鼻两边二十四次,后又蘸汤,由鼻梁山根推至印堂颅门三十六次;
-
秘传推拿妙诀
又名《小儿推拿秘要》。明·周于蕃辑注,书成于1612年。后经清·钱汝明(1776)予以参订重刊。上卷为诊法及手法总论;下卷列各种病证的推拿治法处方、推拿穴位图、手法图等。书后附有钱汝明《秘传推拿妙诀补遗》一卷,其内容为手法口诀、小儿诸病的药物疗法、经络、诊候等。
-
推中指法
推中指法小儿推拿方法名。见《厘正按摩要术》。用左手拇指及无名指捏持小儿中指端,以中指和食指托住中指指背,用右大指外侧在中指指面推之。治寒热往来。
-
推攒竹
推攒竹小儿推拿方法名。见开天门条。
-
推食指法
推食指法小儿推拿方法名。《推拿指南》:“推食指法,此法能和气血,能发汗,用右大指外侧在虎口三关上,向上下推之,男左女右。”
-
推胃脘
推胃脘小儿推拿方法名。由喉部向下推至中脘穴,用治呕吐等症。《厘正按摩要术》:“推胃脘:由喉往下推,止吐;由中脘往上推,则吐。均须蘸汤。”
-
天门入虎口
天门入虎口为小儿推拿方法名。操作方法有:1.用一手拇指和食、中指相对,分别拿住小儿的虎口和掌根部天门穴,另一手握住肘部,进行摇动。见《小儿按摩经》。2.自小儿手掌八卦中的乾宫穴,经坎、艮部按至虎口处。3.自小儿食指桡侧缘远端横纹处的命关穴推至虎口处。有健脾、止泻、发汗、通气血等作用。见《秘传推拿妙诀》。
-
双凤展翅
双凤展翅为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小儿推拿广意》。用双手食、中二指分别夹住小儿的两耳之头部往上提拉。有退热除痰、祛寒、截疟等作用。用于治疗肺经受寒之证。
-
揉手背法
揉手背法小儿推拿方法名。出《保赤推拿法》。重揉小儿手背。可平肝和血,用治惊风等病证。
-
揉耳摇头
揉耳摇头小儿推拿方法名。即捧耳摇头。见该条。
-
揉脐法
揉脐法小儿推拿方法名。《针灸大成》卷十:“揉脐法:掐斗肘毕,又以左大指按儿脐下丹田不动,以右大指周围搓摩之,一往一来。”《幼科推拿秘书》指出揉脐可止泻痢。
-
揉大脚趾法
揉大脚趾法小儿推拿方法名。《针灸大成·诸穴治法》:“惊,揉大脚趾,捏中脚趾甲少许。”
-
揉大指甲法
揉大指甲法小儿推拿方法名。《保赤推拿法》:“揉大指甲法,大指甲为外脾,揉之,补虚止泻。”
-
揉大指
揉大指小儿推拿方法名。《推拿捷径》:“醒脾消食应揉二大指头顶,向外转三十六次。”
-
清天河水
清天河水小儿推拿方法名。参见天河条。
-
掐中指甲法
掐中指甲法小儿推拿方法名。《保赤推拿法》:“掐中指甲法,将儿中指甲上面轻轻掐之,止儿泻。”《厘正按摩要术》:“掐中指甲,医者以大指入儿中指甲内,着力掐之,治急慢惊。”
-
掐揉五指节法
掐揉五指节法小儿推拿方法名。《推拿指南》:“掐揉五指节法,此法治风痰咳嗽,口眼歪斜,……用右大指甲掐之,复以右大指面揉之,男左女右。”
-
合二气
合二气为小儿推拿方法。即合阴阳。见《陶朱公致富全书·卫生至要》。又名和阴阳。指用拇指由小儿腕横纹两端向中间合推。有和气血、消痰涎等作用。《小儿按摩经·手诀》:“从两下合之,理气血用之。”
-
凤单展翅
凤单展翅为小儿推拿方法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又名凤凰单展翅。2.左手跪顶小儿一窝风处,右手食指将小儿大指屈压在内劳宫,右大指按拿外劳宫并摇动(见《小儿推拿秘诀·手上推拿法))。3.右手拿小儿中指,左手按掐外肘处,慢慢摇动,能消噎膈,除虚热(见《幼科推拿秘书·十三大手法推拿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