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医①古代对医生的称谓,“醫”字,《说文》解释为“治病工”。并提到“古者巫彭初作医”。《后汉书·郭玉传》中也提到“毉”。“醫”字从酒,说明古代治病时多以酒为使。说明巫和医曾在相当长时间内混同。见《周礼·天官冢宰》:“医师掌医之政令”。
-
郑抡
郑抡(1871-?年)近代医家。福建闽候人。四世业医,幼得家传。1932年任福州中医学社教员。常谓医运日衰,乃采录经史、笔记、地志诸书医史资料,按医学发源、医师踵起、医官建设、医政施行、医书流行、名医列传为序,撰成《中国医门小史》(1933年),其中以阐述清以前医药发展史为主。
-
费伯雄
咸同间(公元1851-1874年)以医名,远近诣诊者踵相接,所居遂成繁盛之区。持脉知病,不待问。推崇李东垣温补脾胃,朱丹溪壮水养阴之法。另著《医方论》、《食鉴本草》、《本草饮食谱》、《食养疗法》、《怪疾奇方》等。《校注医醇剩义》全文在线阅读《医方论》([清]费伯雄)全文在线阅读《食鉴本草》全文在线阅读
-
俞震
俞震清代医家。浙江嘉善人。博览群书,善工诗词,因多病习医,师事金钧,得其奥秘,治病多奇中,遂以医问世。著《古今医案按》(1778年)。选案广泛,按语切当,且予医者治法之巧,于医案著作中卓有影响。门人奚应莲、奚应虬,得其传。
-
朱儒
朱儒为明代医家。字宗鲁,号宗山。原籍吴江人(今属江苏)。后入赘于浙江秀水而入其籍。少时家贫,后随僧人杨时升习医,遂精于医。会大疫,所救不计数。选授太医院吏目,后为院使。治两宫后妃疾,授方多效,俸入多以济贫病。纂《太医院志》一卷(1584),述明代太医院诸项制度、医官名目等甚详。卒年七十七。
-
方谷
方谷(1508~)为明代医家。钱塘(今杭州)人。平时常劝导其门人多留心脉诊,负责诊察,勿忽视病家之实情而虚虚实实,要认真分析病情。著述有《医林绳墨》一书,由其子方隅编集成册,由他自己校正而成书。他在医理上,宗《内经》、《脉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参证宋、金、元等名家之说,对初学中医有一定参考价值。
-
程玠
程玠为明代医家。少时勤研儒术和医学,医儒并精。首论伤寒辨证及治方,后述各脏脉证之要及图,后列治病合用药方165首。另有《医论集粹》、《脉法指明》、《大定数》、《太素脉诀》诸书,未见刊行。此外有署名《歙西槐塘松崖程正通先生眼科家传秘本》一卷,然据江鼎臣序(1843年),此书著者当为清中期人程正通。
-
陈自明
此书自成体系,一名《妇人良方集要》或《妇人良方大全》,简称《良方大全》。此书于后世妇人科影响甚深,明·熊宗立、薛己等人均曾予以增删注疏,分别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及《校注妇人良方》。陈自明另撰有《外科精要》三卷,于我国外科发展史上亦有一定地位。《妇人大全良方》全文在线阅读《外科精要》全文在线阅读
-
王吉民
王吉民(1889~后对中医学、医学史有所钻研,尤以医史研究兴趣浓厚。1947年筹办《医史杂志》,任主编,又筹办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即今上海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与伍连德合著英文版《中国医史》(1932)。另有《中国历代医学家发明》、《祖国医药文化流传海外考》,以及医史论文索引、外文文献索引等医史研究工具书等。
-
王三尊
王三尊为清代医学家,字达士,海陵(今江苏泰兴)人。究心医学30余年,擅长内科杂症,治病善于通权达变。撰有《医权初编》2卷(1721),录平素所治奇症之医案、医论而成。书末附“拟黜巫状”,历数巫医害人之状,其书所论医理医事颇多启迪之言。
-
王损庵
王损庵即王肯堂。金坛(今江苏金坛)人。他博鉴医书,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长期搜集材料,经十一年编成《证治准绳》44卷,分杂病,类方、伤寒、外、儿、妇等六科,故又称《六科证治准绳》。另著有《郁冈斋笔麈》、《医论》、《医辨》,并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在整理、保存中医古代文献上做出贡献。
-
郭治
郭治清代医家。广东南海人。父精医,承其家学,通医,以刘完素、朱丹溪为宗。主张四诊合参,尤精于脉诊。曾著有《脉如》两卷(1753年),后被钱季寅更名为《辨脉指南》。书中除论及脉诊外,亦详述望、闻、问三诊要义。尚有《伤寒医案》、《伤寒论》、《药性别》、《医约》诸书,未见刊行。后世子孙中多有以医行世者。
-
王纶
王纶(15世纪中至16世纪初)为明代官吏兼医家,字汝言,号节斋,慈溪(今属浙江)人。并在宦余为人治病,常有良效。他根据古代本草及张洁古、李东垣、朱震亨等名医著作,删筛编纂成《本草集要》;另把朱、李学说结合起来,加上个人经验,编成《明医杂著》(撰于1502年)。他的著述对薛己等有相当影响。
-
蒋希曾
蒋希曾清代医家。泉塘(今湖南临湘)人。同治元年(1862年)其母病故,伤痛于母病之不治,乃改习医,数年后有成。故取临证中阴阳虚实易于混淆者,及其他疑似之证,详加辨析,编成《医验辨似》二卷(1896年),共列“伏暑似虚劳证”、“阳虚似外感证”、“产后受风似虚脱证”等疑似证32条,辨析详明,颇有助于临床诊断。
-
王宇泰
王宇泰即王肯堂。金坛(今江苏金坛)人。他博鉴医书,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长期搜集材料,经十一年编成《证治准绳》44卷,分杂病,类方、伤寒、外、儿、妇等六科,故又称《六科证治准绳》。另著有《郁冈斋笔麈》、《医论》、《医辨》,并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在整理、保存中医古代文献上做出贡献。
-
轩岐救正论
《轩岐救正论》医论著作。作者针对庸医不明医理,执方误人,采集《内经》等古典医籍的要旨以阐明救正之法,故以“轩岐救正”为书名。卷一医论,统论生理、病理、治法和方剂;卷二四诊正法,以脉诊为主兼及望、闻、问三诊;卷三药性微蕴;卷四、五作者医案;现存清刻本、日本刻本、1985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
曹炳章
曹炳章(1877-1956年)近代医家。广搜医籍,精研之,术益精。曾任《绍兴医药月报》编辑,创办《药学卫生报》,开设和剂药局。于中医古籍之保存,作出贡献,精选古医籍365种,编成《中国医学大成》,分医经、药物、诊断、方剂等十三类。著述甚多,除《霍乱寒热辨证》、《医医病书》、《辨舌指南》外,尚有遗稿22种。
-
杨乘六
杨乘六清代医家。字以行,号云峰,西吴(今浙江湖州)人。精于医,尤对脉诊最为擅长,撰《临证验舌法》,系以病证之阴阳、虚实、脏腑配方主治立篇,书中有方43首;另辑有《医宗己任篇》,系集高鼓峰之《四明心法》、《四明医案》,吕用晦之《东庄医案》及董废翁之《西塘感证》四种而成。
-
葛应雷
葛应雷元代医家。时中州(今河南一带)名医浙江提刑李判官自诊治父疾,复商于应雷,为应雷之精论所惊,乃与之讨论刘守真、张洁古之学,或云刘张之学自此而行于江南。著有《医学会同》二十卷,惟五运六气之标本,察阴阳升降之左右,以定五脏六腑之虚实。尚撰有《经络十二论》,已佚。弟葛应泽、子葛可久亦有医名。
-
李天成
李天成①明代医家。彭水(今属四川)人。因母病求医不得,遂决心弃儒学医,并深研医术,治愈母病,且以病赈人。著《古今医方》四卷,未见行世。②清代医家。字显生,浙江兰溪人。后随父徙居金山,并继父业而精于医。
-
倪维德
简介:倪维德(1303~1377年),为元代医学家。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后迁徙吴县(今属江苏)。主张医者当通习伤寒、内伤、妇女、小儿治法,应于各科兼精。因惟叹独缺治眼一书,遂编《原机启微》两卷(1370年)为今存较早之眼科专著。书中述及眼病机理及治则共九论,又论方剂配伍(附方四十余首)及药物炮炙。
-
王之政
王之政(1753~初业儒,后转而攻医,聪颖博学,终成名医,于乾嘉间颇有盛名,活人无数,后征为太医院院监,人称“王征君”。书载曾为某将军女诊脉,断为孕男,此女未婚,将军闻言大怒而杀女,之政闻此大骇,遂致耳聋。王氏著作尚有《医林宝鉴》、《六气论》、《笔随医案》及《王九峰心法》,均有传本行世。
-
生生子
生生子即孙一奎。但其中“还丹”一节,论述采炼之法。其《医旨绪余》一书,论太极阴阳五行,评议过去医家的医理,较为平正,但其中论述《黄庭经》的养生理论,掺有唯心论成分。其《痘疹心印》一书,综合过去医家不少关于痘疹方论。其子孙泰来、明来,及其门人余煌,将其医案编辑成书,名为《孙文垣医案》。
-
程尹飏
程尹飏清代医家。广西桂平人。学识渊博,治医能由博返约,故治病多应手效。如治一妇患肉跳头大,诸医治无效,乃延其处方,程用大剂量桂附,病者害怕而自行减半服,疾旋愈,复延之诊,曰:今服半剂虽愈,明年复发则无救。著有《验方》四卷,批注《人身藏府脉络全图》。
-
顾颙
顾颙明代医家。江苏常熟人。少习举业,通经义,善诗赋。稍长,尽弃所学,专攻医。能别阴阳,辨病机,精诊疗。有司以明医荐于朝,供事太医院。后辞归,筑“南园草堂”,隐居其中,时挟书卷、药笼逍遥于山水间,遇有疾求者辄应之。其孙朴尽得其传,有医名。
-
慎疾刍言
概述:《慎疾刍言》为医论著作。清·徐大椿撰于1767年。本书内容有误用补剂、内科杂病误治的论述。还有对不同患者(如老人、妇女、小儿)治疗上应有所区分、以及外科病证治法等方面的论述。简明切要,并无浮泛。现存版本:此书又有王士雄校刊本。经张鸿补辑,改名《医砭》,编入《潜斋医学丛书》中。
-
卢晋公
卢晋公即卢之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卢复精医兼通佛学。他推崇《内经》、张仲景,所著《痎疟论疏》,对《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刺疟论》等篇发挥较详,取方亦简当。他在医学思想上,表现了受佛学的影响,例如认为神农本经365种药应周天之数,无容去取,便以佛教四数为乘,将其所编本草每药之下,列有四目。
-
刘伯骥
刘伯骥(?原籍广东人。其家曾侨居澳大利亚。曾悉心研读家藏陈修园《南雅堂医书》,复从叔公习医。抗日战争时期从事教育新闻,后留学美国。20世纪70年代著有《中西文化交通小史》、《唐代政教史》、《宋代政教史》等。后又循治史以治医之法,搜罗史材,贯通医旨,纂辑成《中国医学史》。
-
郑承洛
郑承洛清代医家。名医郑宏纲次子。初学举子业,工诗文,后改习医,与兄承瀚得家传,精喉科,兼擅幼科、痘科,名噪一方。撰《熟地黄论》、《医叹燕窝考》,抨击时医误人。又著《咽喉伤燥论》、《胎产方论》、《杏庵医案》、《秋斋偶记》(约撰于1810年,今附《喉白阐微》末)。子钟泰、钟寿,孙大樽,皆继其业。
-
周绍勋
周绍勋近代医家。四川江北人。习医七年,出以应诊,经三十余年临诊,医术益精,常起沉疴,从学者众。尝应聘于通江、巴州、重庆、内江等处讲学。1932年,采撷《伤寒百证歌》、《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诸书,补阙订误,编成《增订条注伤寒法》(初名《普济医学堂教科书》八卷,用歌括形式,详加注按,以为教材。
-
医痊郎
医痊郎金、元时期医官名。此职由宋代翰林医痊演变而来。金时,此职隶属于太医院,官阶为从九品。元时,此职隶属于官医提举司,官阶为从八品,医痊郎属医散官。
-
方隅
方隅为明代医家。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其父方谷为当地医官。他曾将方谷平日著述编集成册,并由方谷校正,称为《医林绳墨》。系集自《内经》、仲景学说之下,诸名家之医论,并酌参其个人见解,主要为内科诸病,间亦兼及外、妇、儿诸科,有一定影响。
-
医愈郎
医愈郎古代医官名。此职由宋代翰林医愈一职演变而来。金代医愈郎隶属于太医院,官阶为从九品。元代医愈郎隶属于官医提举司,其官阶为从八品。医愈郎属于医散官。
-
钱雄万
钱雄万清末医家。字心荣。江苏武进人。世以医为业。尝著《医津》两卷(1923年由其子孙刊行)。该书以脉法冠其首,后列有五十余种杂症论治。孙钧(字同增),亦有医名。
-
卢之颐
卢之颐为明代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卢复精医兼通佛学。他推崇《内经》、张仲景,所著《痎疟论疏》,对《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刺疟论》等篇发挥较详,取方亦简当。他在医学思想上,表现了受佛学的影响,例如认为神农本经365种药应周天之数,无容去取,便以佛教四数为乘,将其所编本草每药之下,列有四目。
-
金瑬珂
金瑬珂明代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有“神童”之誉,及长,遵母命业医。殚心于《内经》诸医典,读书万卷。善能去芜存精,尝云古之名医,其名即曰“和缓(医和、医缓)”,临证何用忙乱?诊治鳏寡孤独,咸不取值,且资助之。著有《明医医鉴》、《外科精微》、《体仁编》、《儿科慈幼录》等,均佚。
-
齐秉慧
齐秉慧(18世纪)为清代医家。初习儒,后因多病,未获良医,遂自行研治,阅《薛氏医案》,选其中补益方自治而见效,服数百剂竟愈。临证主张严格辨证,于痨瘵、咳血、下痢、痘疹诸症,均有所研究。编有《齐氏医书四种》(1806年刻行),包括:《医案》、《家传医秘》、《痢症汇参》、《痘麻医案》。
-
裘庆元
裘庆元(1873-1947年)近代医学家。字吉生,以学行,浙江绍兴人。尝为清末痒生,后弃儒学医,于我国传统医学有甚高造诣,与当时名医张山雷、曹炳章、张锡纯、恽铁憔等齐名,且有密切交往。其思想主要为发扬中医之优秀医学传统,亦主张吸收西洋医学之长处,以补己之短,亦为中西医汇通之行列。
-
文集
《文集》为医论著作。清·陆懋修(九芝)撰于同治五年(1866)。内容包括医家传记、前人学术思想及医著评述、医药理论、伤寒、温病、妇儿诸科杂病证治笔记及个人医案等。书中《补后汉书·张机传》是我国第一部张机传记。现存稿本、光绪十年(1884)《世补斋医书》初刻本等多种刊本,建国后有排印本。
-
沈凤辉
沈凤辉(?-1801年)清代医家。字丹彩,江苏嘉定人。幼攻举子业不中,改习医,以继家学。资质卤钝,攻读《内》、《难》诸经十年,仍觉范然。后又取晋以下诸名家医著苦读,始暂领悟。凤辉勤以补拙,略有所得,即录诸笔端,竟成名医,著述亦复不少,有《纲垣录》、《医谱》、《济世握灵方》、《伤寒谱》,唯后一种得以存世。
-
周岩
周岩清代医学家(1832-约1905年)。字伯度,号鹿起山人。披览医籍,精研岐黄。对此,周氏以为中医之弊,不在守旧而在弃旧,故推崇清徐大椿、陈修园、尤在泾等尊经派医家,诋毁王清任,而谓唐容川“持中西之平,阐造物之秘,洵为有功于医学”,谓西医“遗气化而究形质”,与唐容川“持中西之平”观点相仿。
-
大瘿先生
大瘿先生即程邦贤。程邦贤(16世纪)为明代医家,字君敬,休宁(今安徽休宁)人。父程公礼为当地名医。万历十二年(1584)其父殁,他因哀痛哭泣,后项下发大瘿;自是变服为道士,专心钻研其父所遗之医业,后精于儿科。撰有《医集大成》,未竟而殁。其妻蒋氏,通医。其子程相,亦精医术。
-
医效郎
医效郎古代医官名。属于医散官。始设于金代,此职是在宋代翰林医效一职之基础上发展而来。金代医效郎官阶为正九品,元代医效郎官阶为正八品。在金代该职隶属于太医院,元代隶属于医官提举司。
-
林天佑
林天佑(?得家传,又精研《内经》、《金匮要略》等医籍,遂以医名世。尤精疟疾证治。尝以《内经》为经,仲景书为纬,兼收祖、父所遗之医案、证论,参入己见,撰成《秋疟指南》二卷(1910)。谓“秋疟”乃暑气与卫气相争,按其发热形式,又有寒热、单热之分,并详列变证、兼证及治方。1923年收入《三三医书》。
-
郑品端
郑品端(1866-1925年)近代医家。名正,晚号潜心居士。随伯父恒有学医,后以医行世,治病多效。与林心斋、林笔邻为当时福州治温病之三杰。先后任全闽医药公会会长、神州医药总会福建分会会长。尝倡办三山中医专科学校、福建医学传习所。后筹建福建国医分馆、福州中医专科学校。积四十年临床经验,著有《潜心居士医集》。
-
王彦昭
王彦昭即王克明。1135)为南宋医家,字彦昭。自幼体弱多病,读《难经》、《黄帝内经素问》,专心研究医学,以医术闻名江浙一带,尤擅长针灸。治疗风痿、气秘腹胀、风噤不语等,每多良效。据《宋史》载:有人病风痿,十年不起,克明施针而步履如初。后使金,屡任医官,曾救治军中大疫,活数万人。后迁至额内翰林医痊局。
-
卢繇生
卢繇(繇音yáo摇)生即卢之颐。其父卢复精医兼通佛学。他推崇《内经》、张仲景,所著《痎疟论疏》,对《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刺疟论》等篇发挥较详,取方亦简当。他在医学思想上,表现了受佛学的影响,例如认为神农本经365种药应周天之数,无容去取,便以佛教四数为乘,将其所编本草每药之下,列有四目。
-
周智端
周智端清代医家。字子方。四川蓬溪人。少颖悟好学,诗文俱优。祖、父皆业医。自幼受家庭熏陶,遂弃儒习医,数年即有医名。辨证入微,所治多效。著《伤寒六经定法》。卒年八十四。长孙天扬,传其学。
-
韩𢘅
字天爵,号飞霞道人,又曾易名为白自虚人,人称白飞霞。正德(1505-1521年)间曾至京师,受武宗召见,并赐号“抱一守正真人”,后返蜀,卒于成都。贡献:著有《韩氏医通》二卷(1522年),强调四诊合参以鉴别病证,提倡“六法兼施章”之医案格式,为后世循用。另著有《杨梅疮论治方》一卷,为我国早期治疗梅毒之专书。
-
程樑
程樑清代医家。新安(今安徽徽州地区)人。少时喜读医方,以为尽孝必须知医,故凡历代名医著作,无不研究,乃善于医。生平以《内经》备天地阴阳之道、四时变化人事逆从之理,《难经》则发挥了《内经》之旨,故尤精研之,并应用于临证中。著有《引经证医》四卷(187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