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和軟組織化膿性感染 中醫學 外科感染 中醫外科學 瘡瘍 中醫診斷學 中醫病名 普通外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deep-rooted carbuncl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ju[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carbuncle and absces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疽(ju;carbuncle and abscess[1])爲病名[2]。見《五十二病方·疽》。是指發生於皮肉筋骨的感染性疾病,爲有頭疽無頭疽的統稱[2]

有頭疽((headed) carbuncle)是指生長於肌膚間,以局部初起皮膚上有粟粒膿頭,紅腫熱痛,易向深部及周圍擴散,膿頭相繼增多,潰爛後狀如蓮蓬蜂窩爲主要表現的急性化膿性疾病[2]。相當於西醫的癰[2]

無頭疽(headless abscess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 and arthritis)是指發生骨骼關節間的化膿性疾病[2]。相當於化膿性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2]

詳見有頭疽無頭疽條。

4 疽的病因病機

黃帝內經靈樞·癰疽》:“熱氣淳盛,下陷肌膚,筋髓枯,內連五臟氣血竭,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餘,故命曰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堅,上如牛領之皮。”

5 疽的症狀

據歷代文獻記載,宋以前之疽,僅指無頭疽而言,後漸見有頭疽之描述[2]。《衛濟寶書》:“疽初起如麻豆子大,癢痛抓破如小瘡,後漸結瘢痕作𤼈,以次皮破竅穴漸如蜂房。”

6 疽的分型治療

現代中醫按疽病早期有頭和無頭而分爲有頭疽無頭疽兩大類[2]

6.1 有頭疽

初起患部色紅發熱,根束高腫,瘡頭如粟米,一個至多個不等[3]疼痛劇烈,身熱口渴便祕溲赤,脈洪數,舌紅苔黃者爲實證[3]。治宜清熱疏風解毒活血[3]。可用仙方活命飲黃連解毒湯等;外用金黃膏貼敷,腐肉不去用九黃丹五五丹;若瘡面大,腐肉難脫,則應手術切除,腐去用生肌散生肌玉紅膏[3]

初起瘡形平塌,根形漫腫,色晦暗,不甚疼痛,成膿遲,膿質清稀,神疲少食,面色無華,脈數無力,舌絳或淡者屬虛證[3]。若偏於陰虛者,內服竹葉黃芪湯;若氣血雙虛者,內服托里消毒散外治法實證,同時可加桑柴火烘法[3]

6.2 無頭疽

治宜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爲主[4]。內服陽和湯醒消丸小金丹等;外用陽和解凝膏沖和膏[4]

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70.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82.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0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