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

鍼灸學 中醫學 疾病 中醫病證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í xìng gǎn rǎn xìng duō fā xìng shén jīng yán

2 英文參考

Guillain-Barr’s syndrome

acute infectious polyneurit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cute polyradiculoneuritis

3 概述

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爲病症名。又稱急性多發性神經根炎、格林巴利綜合徵。本病神經系統病變範圍彌散而廣泛,主要是在脊神經根和脊神經,常累及顱神經,有時也侵犯脊膜、脊髓,甚至腦部。屬祖國醫學痿證”“痹證”範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爲與病毒感染或自體免疫反應有關。[1]

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acute infectious polyneuritis)又稱急性多發性神經神經炎(acute polyradiculoneuritis)或Guillain-Barre綜合徵。主要損害多數脊神經根和周圍神經,也常累及顱神經,是多發性神經炎中一種特殊類型。

4 病因及病理

病因未明,多數病人發病前幾天至幾周有上呼吸道腸道感染症狀,或繼發於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等之後,故本病疑爲與病毒感染有關,但至今未分離病毒。另外認爲本病爲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因感染後引起免疫障礙而發病。也有報導注射疫苗後發病。也有認爲本病非單一病因所致,而是多種病因,甚至包括中毒所引起的一種綜合徵

主要病理改變的部位在脊神經根(尤以前根爲多見且明顯)、神經節和周圍神經,偶可累及脊髓。病理變化爲水腫充血、局部血管周圍淋巴細胞浸潤神經纖維出現節段性脫髓鞘和軸突變性。

5 臨牀表現

可見於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男性多見。四季均有發病,夏,秋季節多見,起病呈急性或亞急性,少數起病較緩慢。主要表現如下:

一、運動障礙

(一)肢體癱瘓四肢呈對稱性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且常自下肢開始,逐漸波及雙上肢,也可從一側到另一側。通常在1至2周內病情發展至最高峯,以後趨於穩定四肢無力常從遠端向近端發展,或自近端開始向遠端發展。四肢肌張力低下,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腹壁、提睾反射多正常。少數可因錐體束受累而出現病理反射徵。起病2-3周後逐漸出現肌萎縮

(二)軀幹肌癱瘓:頸肌、軀幹肌、肋間肌、隔肌也可出現癱瘓。當呼吸肌癱瘓時,可出現胸悶氣短、語音低沉、咳嗽無力、胸式或腹式呼吸動度減低、呼吸音減弱,嚴重者可因缺氧、呼吸衰竭或呼吸道併發症而導致昏迷、死亡。

(三)顱神經麻痹:約半數病人可有顱神經損害,以舌咽、迷走和一側或兩側面神經的周圍性癱瘓爲多見,其次爲動眼、湧車、外展神經。偶見視神經乳頭水腫,可能爲視神經本身炎症改變或腦水腫所致,也可能和腦脊液蛋白的顯著增高,阻塞了蛛網膜絨毛、影響腦脊液吸收有關。除三叉神經感覺支外,其他感覺神經極少受累。

二、感覺障礙:

可爲首發症狀,以主觀感覺障礙爲主,多從四肢末端的麻木、針刺感開始。檢查時牽拉神經根常可使疼痛加劇(如Kernig徵陽性),肌肉可有明顯壓痛,雙側腓腸肌尤著。客觀檢查感覺多正常,僅部分病人可有手套、襪套式感覺障礙。偶見節段性或傳導束感覺障礙。感覺障礙遠較運動障礙爲輕、是本病特點之一。

三、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初期或恢復期常有多汗汗臭味較濃,可能系交感神經刺激的結果。少數病人初期可有短期尿瀦留,可能由於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經功能暫時失調或支配外括約肌脊神經受侵所致。大便祕結。部分病人可出現血壓不穩,心動過速和心電圖異常等心血功能障礙。

四、實驗室檢查

(一)腦脊液腦脊液的蛋白一細胞分離(即蛋白含量增高而白細胞數正常或輕度增加)爲本病的典型症狀之一。蛋白含量一般在0.5~2g/L不等,常在發病後7-10天開始升高,4~5周後達最高峯,6~8周後逐漸下降,也有少數病人肢體癱瘓恢復後,腦脊液蛋白含量仍偏高。但有些病人則腦脊液蛋白含量始終正常。故腦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的幅度與病情並無平行關係。此外,腦脊液血液免疫常有異常。

(二)血象及血沉白細胞總數增多和血沉增快,多提示病情嚴懲或有肺部併發症。

(三)肌電圖檢查:其改變與病情嚴重程度及病程有關。急性期(病後2周內)常有運動單位電位減少、波幅降低,但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可正常,部分病人可有末端潛伏期的延長。2周後逐漸出現失神經性電位(如纖顫或/和正銳波),病程進入恢復期或更晚時,可見多相電位增加,出現小的運動單位電位(新生電位),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常明顯減慢,並有末端潛伏期的延長,感覺神經傳導速度也可減慢。

6 病程和預後

本病雖較嚴重,經過及時而正確的救治,一般預後仍較良好。急性期後,輕者多在數月至1年內完全恢復,或殘留肢體力弱、指趾活動不靈,足下垂和肌萎縮等某些遺症;重者可在數年內才逐漸恢復。病死率約爲20%,多死於呼吸肌麻痹或合併延髓麻痹肺部感染心肌損害和循環衰竭等。

7 診斷及鑑別診斷

診斷要點:①急性或亞急性起病,病前常有感染史;②四肢對稱性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包括顱神經);③感覺障礙輕微或缺如;④部分患者有呼吸肌麻痹;⑤多數腦脊液有蛋白一細胞分離現象。尚須與下列疾病鑑別。

一、脊髓灰質炎

起病時多有發熱肌肉癱瘓多爲節段性且較侷限,可不對稱,無感覺障礙,腦脊液蛋白和細胞均增多或僅白細胞計數增多。

二、急性脊髓炎

有損害平面以下的感覺減退或消失,且括約肌機能障礙較明顯,雖然急性期也呈弛緩性癱瘓,但有錐體束徵。

三、週期性麻痹

呈發作性肢體無力,也可有呼吸肌受累,但發作時多有血鉀降低和低鉀性心電圖改變,補鉀後症狀迅速緩解。

8 診斷要點

本病診斷要點:①發病前數日至數週可有受涼、上呼吸道或消化感染史。②肢體呈急性、對稱性、進行性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常自下肢開始。③可同時侵及腦神經,嚴重時可侵及肋間肌、膈肌而導致呼吸無力或驟停。④早期可有肢體麻木痠痛感覺障礙。查體可有肌肉壓痛,僅有輕微感覺減退。⑤腦脊液常有“蛋白細胞分離”現象和相應的免疫功能異常。⑥肌電圖檢查可見下運動神經元性損害性徵象及運動傳導速度變慢。[1]

9 治療

一、急性期

(一)脫水及改善微循環:一般先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ml靜滴,2次/日,7~10次。爲一療程,以減輕受損神經組織水腫、腫張、改善其血循環和缺氧狀態。同時配合應用改善微循環藥物706代血漿低分子右旋糖酐)、10~14次爲一療程。

(二)激素治療:輕症可口服強的松30mg或地塞米松1.5mg 1次/d,3-4周後逐漸減量或停服。重症以地塞米松10~15mg或氫化可的松200~300mg靜脈商注,每日一次,持續約7~10次。爲避免激素應用的盲目性,在用前應查血及腦脊液免疫功能。如免疫功能偏低者則不宜用激素,可用免疫增強劑轉移因子等。

(三)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10%丙種球蛋白每日100~300mg/kg加入生理鹽水500~1000ml中靜滴,一週2次,一般靜滴2~3次。

(四)大劑量B族維生素維生素C以及三磷酸腺苷胞二磷膽鹼輔酶Q10等改善神經營養代謝藥物

(五)加強呼吸功能的維護和肺部併發症的防治:如病人已出現呼吸肌麻痹和排痰不暢,應早期行氣管切開術,定期和充分吸痰,並注意無菌操作。必要時應及早輔以機械通氣,定期進行血氣分析。這是重症患者能否得救的關鍵。

另外,也可用自體血紫外線照射充氧回輸療法,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改善細胞缺氧狀態。如體液免疫功能增高病人,可用血漿替換療法,通過血漿交換,去除血漿中自身循環抗體免疫複合物等有害物質。

二、恢復期

可繼續服用B族維生素促進神經傳導功能恢復的藥物。加強癱瘓肢體的功能鍛鍊,並配合理療、體療鍼灸、以防止肢體的畸形和促進肢體的功能恢復。

10 鍼灸治療

鍼灸治療:以華佗夾脊穴爲主,酌配肩髃肩貞曲池手三裏外關合谷八邪環跳秩邊髀關膝陽關陽陵泉足三裏懸鐘丘墟解溪等穴。針用補法平補平瀉法。亦可加用穴位注射。[1]

11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35.

治療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