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闕

經穴別名 腧穴學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īn què

2 英文參考

Jīnmén BL63[中國鍼灸學詞典]

3 概述

金闕經穴別名,“闕”,疑“門”之誤,即金門[1]。見《楊敬齋鍼灸全書》。

穴位金門
漢語拼音Jingmen
羅馬拼音Chinmen
美國英譯名Golden Gate
各國代號中國BL63
日本63
法國莫蘭特氏V63
富耶氏
德國B63
英國B63
美國BI63

金門經穴名(Jīnmén BL63)[2]。出《鍼灸甲乙經》。別名關梁(《鍼灸甲乙經》)、金闕(《楊敬齋鍼灸全書》)、梁關(《鍼灸聚英》)。屬足太陽膀胱經[2]金門足太陽膀胱經郄穴陽維脈所別屬[2][3]。金是水所從出,門即門戶,此穴爲太陽之郄,爲寒水所生之門,故名金門[3]金門穴主治頭項,腰尻,下肢等疾患:如腰膝痠痛,下肢不遂,歷節痛風外踝紅腫,頭風牙痛耳聾項強肩背痛屍厥癲癇驚風,暴疝,瘧疾霍亂轉筋小兒驚風腰痛,下肢痹痛,頭痛,下肢痿痹,外踝腫痛,眩暈,腰膝痛,外踝痛,現代又多用金門穴治療小兒抽搐耳鳴耳聾,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膝關節炎,踝扭傷,足底痛,疝氣等。

4 金門穴的別名

關梁(《鍼灸甲乙經》),金闕(《楊敬齋鍼灸全書》),梁關(《鍼灸聚英》)。

5 出處

鍼灸甲乙經》:屍厥暴死,金門主之。

6 穴名

金是水所從出,門即門戶,此穴爲太陽之郄,爲寒水所生之門,故名金門[3]

金,爲五行肺金之一,有肅殺之氣,又兵象也。門,人所出入之處。本穴與金生水有關。肺爲水之上源,肺氣清肅,膀胱水氣方可通調。金門者,肺金氣下膀胱門戶,能助膀胱氣化也。對風木病有效,金可克木,所主多筋抽搐風木之病,意爲熄風利水之門戶也。此穴在申脈穴前下方,骰骨外側凹陷中,爲足太陽郄穴陽維脈所別屬之門,太陽經至此,臨於垂末,將與少陰氣交接,猶時屆九秋,陽利之氣受遏,金風肅起,遏化陰和之氣也。一變而爲蕭瑟之陰,故曰“金門”。[4]

8 所屬部位

足部[6]

9 金闕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金門穴在足外側,當外踝前緣直下,骰骨下緣處[6]

金門穴位於足背,外踝前緣直下,第五蹠骨粗隆後方,骰骨下緣凹陷中,正坐或仰臥取之[6]

金門穴位於足外踝前下方,當骰骨外側凹陷處[7]

金門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中的位置

金門穴在足部的位置

金門穴的位置

金門穴在足部的位置

金門穴的位置

金門穴在足部的位置(肌肉

金門穴的位置

金門穴在足部的位置(骨骼神經血管

10 金闕穴的取法

正坐垂足着地或俯臥位,在申脈前下方,當骰骨外側凹陷處取穴

金門穴位於足背,外踝前緣直下,第五蹠骨粗隆後方,骰骨下緣凹陷中,正坐或仰臥取之[7]

垂足着地或仰臥位申脈穴前下方0.5寸,骰骨外側凹陷中取穴[8]

11 金闕穴位解剖

金門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小趾展肌、跟骨膜。皮膚堅厚緻密,由足背外側皮神經分佈。皮下筋膜緻密結締組織脂肪組織形成。緻密結締組織形成纖維束,連於皮膚與足底深筋膜。足底深筋膜外側厚於內側,覆蓋於小趾展肌表面。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足底筋膜的外側,在腓骨長、短肌腱的下方,達跟骨和骰骨之間,刺入足底外側的小趾展肌,該肌由足底外側動脈伴行的足底外側神經支配。

11.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腓骨長肌腱小趾展肌[8]

皮膚→皮下組織小趾展肌[9]

11.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足背外側皮神經分支和小隱靜脈屬支分佈;深層有足底外側神經動脈的分支分佈[9]

布有足背外側皮神經,深層爲足底外側神經;並有足底外側動、靜脈通過[9]

12 金闕穴的功效與作用

金門穴具有安神開竅通經活絡的功效。

金門穴有安神志、舒筋脈作用[9]

金門穴系足太陽膀胱經郄穴陽維脈之所生,有清熱散風之功。主治癲狂癇證小兒驚風腰痛外踝痛,下肢痹痛。其所治症,爲霍亂轉筋癲癇屍厥、膝髓痠,兼取申脈可治頭風頭痛,均取金之肅令之力也。所治與太白略同,太白金氣也。[9]

13 金闕穴主治病

金門穴主治頭項,腰尻,下肢等疾患:如腰膝痠痛,下肢不遂,歷節痛風外踝紅腫,頭風牙痛耳聾項強肩背痛屍厥癲癇驚風,暴疝,瘧疾霍亂轉筋小兒驚風腰痛,下肢痹痛,頭痛,下肢痿痹,外踝腫痛,眩暈,腰膝痛,外踝痛,現代又多用金門穴治療小兒抽搐耳鳴耳聾,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膝關節炎,踝扭傷,足底痛,疝氣等。

金門穴主治頭項、腰尻、下肢等疾患:如腰膝痠痛、下肢不遂、歷節痛風外踝紅腫、頭風牙痛耳聾項強肩背痛屍厥癲癇驚風、暴疝、瘧疾霍亂轉筋[9]

金門穴主治癲癇小兒驚風腰痛、下肢痹痛[9]

金門穴主治頭痛耳聾腰痛,下肢痿痹,外踝腫痛[9]

金門穴主治頭痛眩暈癲癇,腰膝痛,外踝痛,下肢痹痛等[9]

現代又多用金門穴治療小兒抽搐耳鳴耳聾、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等[9]

1.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癲癇小兒驚風頭痛

2. 其它:膝關節炎, 踝扭傷,足底痛,疝氣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直刺0.3~0.5寸[9][9][9][9],局部有酸脹感[9],可向足背放散[9]

14.2 灸法

可灸[9][9][9]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9]

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5~10分鐘。

15 金闕穴的配伍

金門人中中衝,有醒神鎮驚開竅作用,主治癲癇驚風

金門大椎申脈水溝百會,治癲癇[9]

金門合谷太沖百會,治急性頭痛[9]

金門環跳委中陽陵泉崑崙,治下肢痿痹[9]

16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屍厥暴死、霍亂轉筋

鍼灸甲乙經》:小兒馬癇僕參金門主之。

鍼灸大成》:主霍亂轉筋屍厥癲癇,暴疝,膝胻酸,身戰不能久立,小兒張口搖頭,身反折

外臺祕要》:主屍厥暴死,霍亂轉筋,癲疾不嘔沫,馬癇

席弘賦》:但患傷寒耳聾金門聽會疾如風。

醫宗金鑑》:癲狂羊癇風

17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40.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38.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4. ^ [4]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5. ^ [5]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227.
  6. ^ [6]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0.
  7.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57.
  8. ^ [8]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59-260.
  9. ^ [9]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8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