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手法

針刺方法 鍼灸學 中醫學 刺法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ī běn shǒu fǎ

2 概述

基本手法針刺手法分類名。與輔助手法綜合手法相對而言。指針刺手法中一些主要的單一的方法,如捻轉提插、進退、徐疾等[1]

3 捻轉法·基本手法

捻轉法針刺手法名。又單稱“捻(撚)”或“轉”。指以大指和食指、中指夾持針柄前後轉動。捻轉角度的大小視病情而定。一般在180°左右的稱小幅度捻轉,若在360°左右稱大幅度捻轉。施行捻轉法時,應注意勿過度單向捻轉,以免肌肉纖維纏繞針身,造成滯針[2]

4 提插法·基本手法

提插法針刺手法名。指進針後將針上提或下插的動作。提插的幅度一般不宜過大,但輕重快慢,則應根據病情虛實而有區別。補法以插爲主,重插輕提緊按慢提);瀉法以提爲主,重提輕插緊提慢按)。大幅度的反覆緊按稱搗針法,輕微有節律的搗動稱爲雀啄法[3]

提插法[3]

5 進法·基本手法

進法針刺手法名。《針經指南》:“進者,凡不得氣,男外女內者,及春夏秋冬,各有進退之理。”指入針後,捻鍼進至一定深度以候氣至的方法。《鍼灸大成十二手法中所稱“進針”是指下針時須“神氣定,息數勻”,並正確取穴,與本法不同。[4]

6 退法·基本手法

退法針刺手法名。金·竇漢卿針經指南》:“退者,爲補瀉欲出針時,各先退針一豆許,然後留針,方可出之。”意指退到淺部再略作停留,纔可出針。近代退針方法,一般從深部緩緩退至皮下,留置片刻以待氣緩,當針下不覺沉緊時隨即出針[5]

7 徐疾補瀉·基本手法

徐疾補瀉是以針刺進出的快慢區分補瀉的一種方法。始見《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即徐進針出針爲補,疾進針出針爲瀉。後世刺法補法用“三進一退”或“二進一退”,瀉法用“一進三退”或“一進二退”,乃從此法脫化出來。現代研究證明,“徐內而疾出”的要點是在“徐內”上,以手着力而慢進針是求熱感的有效方法,屬於熱補;“疾內而徐出”的要點是在“徐出”上,以手着力慢出針,是求涼感的有效方法,屬於涼瀉。所以,現代有人稱這種手法爲淺深補瀉或進退補瀉。[6]

8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17.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15.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58.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08.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2.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7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