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經

晉代 鍼灸學 中醫學 書籍 鍼灸學著作 古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ǎ yǐ jīng

2 英文參考

A-B Classic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3 註解

甲乙經》爲書名[1]。《黃帝三部鍼灸甲乙經》的簡稱[1]。即《鍼灸甲乙經[2]。爲鍼灸名著[3]。原名《黃帝三部鍼灸甲乙經》,又名《黃帝甲乙經》《黃帝三部針經》,簡稱《鍼灸甲乙經[3]。晉·皇甫謐[3]。成書於魏·甘露年間(256~259)[3]。本書以《黃帝內經素問》、《針經》和《明堂孔穴鍼灸治要》(已佚)三書爲主要依據,“使事類相從,刪其浮辭,除其重複,論其精要,至爲十二卷”[3]。主要載述臟腑經絡、治療等理論,並詳載全身349個經穴的部位和主治疾病、針刺分寸、艾灸壯數等[3]。不僅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鍼灸學專著,而且也是研究《黃帝內經》等古傳本的重要文獻[3]。對國內外鍼灸學發展均有重大影響[3]

4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86.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63.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4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