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衝心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ǎo qì chōng xīn

2 英文參考

disease of weak foot affecting hear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beriberi involving hear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beriberi attacking hear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腳氣衝心(disease of weak foot affecting heart[1]、beriberi involving heart[2])爲病證名[3]腳氣危證之一[3]。見《外臺祕要》卷十八。又稱腳氣攻心、腳氣入心[3]

中醫藥學名詞》(2004):腳氣衝心是指以心悸氣喘,面脣青紫,神志恍惚噁心嘔吐等爲主要表現的腳氣病[3]

中醫藥學名詞》(2010):腳氣衝心是指以心悸氣喘,面脣青紫,神志恍惚噁心嘔吐,腿腳萎軟等爲主要表現的腳氣病[3]

本病症可見於腳氣心臟[3]

4 腳氣衝心症狀

心悸氣喘嘔吐諸症,甚則神志恍惚,言語錯亂者[3][4]

5 腳氣衝心病因

多由腳氣遷延失治、正氣日虛、邪毒上攻心胸所致[4]

6 腳氣衝心的分型治療

溼腳氣而見攻心者,由於溼毒上攻,多傷陽,急宜溫陽散寒,逐溼泄毒,用吳茱萸湯合《備急千金要方半夏湯加減[4]

腳氣而見攻心者,由於溼火壅盛,毒氣上攻,治宜宣壅逐溼,涼血清火,用吳茱萸湯牛黃清心丸,或用犀角散加減[4]

7 關於腳氣

腳氣(weak foot[4])爲病名[5]。爲以腿腳麻木痠痛、軟弱,或攣急、腫脹,或枯萎等爲主要表現的疾病[5]。見《肘後備急方》卷三。古名緩風、壅疾,又稱腳弱[5]、軟腳病[6]

7.1 腳氣病因病機

外感溼邪風毒,或飲食厚味所傷,積溼生熱,流注腿腳而成[6][6]

7.2 腳氣症狀

以兩腳軟弱無力、腳脛腫滿或不腫滿而緩弱麻木,甚至心中悸動,進而危及生命[6]。病從腳起,因名腳氣[6]

症先見腿腳麻木痠痛,軟弱無力,或攣急,或弛緩,或腫脹,或萎枯,或足脛紅腫發熱,進而入腹攻心,小腹不仁嘔吐不食心悸胸悶氣喘,神志恍惚,言語錯亂等[6][6]

7.3 腳氣分類

腳氣幹腳氣溼腳氣之分[6]。臨牀上,稱腳脛腫大者爲溼腳氣;不腫者爲幹腳氣;出現心悸氣急等危候者爲腳氣衝心[6]

溼腳氣中又有寒溼腳氣溼痰腳氣溼熱腳氣溼毒腳氣[6]。此外,還有風毒腳氣瘴毒腳氣腳氣衝心腳氣入腹腳氣迫肺等多種類型[6]。又有按六經分類[6]

7.4 腳氣的治療

注意:由飲食偏嗜所致之腳氣病,治療期當配合飲食療[6]

現代醫學中的維生素B1缺乏症營養不良浮腫,下肢多發性神經炎等多屬本病範疇,可參照本條施治[6]

7.4.1 方藥治療

治宜宣壅逐溼爲主,或兼祛風清熱,調血行氣等法[6]

醫學正傳·腳氣》:“故爲治者,宜通用蒼朮白朮之類以治其溼,知母黃柏、條芩之類以去其熱,當歸芍藥生地黃之類以調其血,木瓜檳榔之類以行其氣,羌活獨活以利關節而散風溼,兼用木通防己川牛膝之類引藥下行及消腫去溼。”

常用方劑雞鳴散、濟生檳榔湯防己飲[6]。《肘後備急方》、《備急千金要方》等方書中,有大豆烏豆、赤豆治腳氣的記載,可用作輔助療法[6]

7.4.2 鍼灸治療

溼腳氣足三裏三陰交陽陵泉陰陵泉解溪八風等穴爲主[6]。偏寒溼者加灸;偏溼熱者可放血;惡寒發熱者加大椎合谷小便少者加水道[6]幹腳氣足三裏懸鐘飛揚三陰交血海太溪等穴爲主[6]轉筋者加承山脾胃虛弱脾俞胃俞[6]腳氣衝心內關巨闕神門陰陵泉陽陵泉足三裏等穴爲主[6]神昏人中虛脫者灸關元氣海[6]。危重者應積極採用綜合療法搶救[6]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03.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39.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02.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38.

治療腳氣衝心的穴位

查看更多

腳氣衝心相關藥物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