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蘆巴

中藥材 炙法 炒法 中藥炮製學 果實種子類 炒黃 清炒法 中藥飲片 中藥學 鹽炙法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ú lú bā

2 英文參考

fenugrec[朗道漢英字典]

fenugreek[朗道漢英字典]

semen trigonellae[朗道漢英字典]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朗道漢英字典]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rigonellae,seme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emen Trigonell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fenugreek seed[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胡蘆巴中藥名,出《嘉祐補註神農本草》。爲豆科植物胡蘆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 的乾燥成熟種子[1]。是豆科植物胡蘆巴Trigonella foenum - graecum L.的乾燥成熟種子[2]

胡蘆巴味苦,性溫[2]。歸腎經[2]。具有溫腎陽、逐寒溼、止痛的功能[2]。生胡蘆巴長於散寒逐溼,多用於寒溼腳氣[2]炒胡蘆巴苦燥之性稍緩,溫腎作用略勝於生品,常用於腎虛冷脹[2]鹽胡蘆巴可引藥入腎,溫補腎陽力專,常用於疝氣疼痛腎虛腰痛陽痿遺精[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Semen Trigonell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fenugreek seed(《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別名

蘆巴、苦豆、季豆、香豆子[3]

8 來源

胡蘆巴豆科植物胡蘆巴Trigonella foenum - graecum L.的乾燥成熟種子[3]

胡蘆巴豆科植物胡蘆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的種子[3]

9 產地

胡蘆巴主產於河南、安徽、四川[3]

10 胡蘆巴的採收與初加工

夏季果實成熟時採割植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3]

11 胡蘆巴炮製

宋代有微炒(《太平聖惠方》)、酒浸炒(《校注婦人良方》)[3]

元代有鹽炒黃(《瑞竹堂經驗方》)[3]

明代有酒浸蒸、酒浸焙(《本草綱目》)[3]

代文獻中雖酒制法記載較多,但歷代仍以炒用爲多[3]

現在主要的炮製方法有炒黃、鹽炙[3]

11.1 胡蘆巴炮製方法

11.1.1 胡蘆巴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乾燥[3]。用時搗碎[3]

11.1.2 炒胡蘆巴

取淨胡蘆巴,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有爆裂聲,逸出香氣,色澤加深,斷面淺黃色時,取出[3]。用時搗碎[3]

11.1.3 鹽胡蘆巴

取淨胡蘆巴,用鹽水拌勻,悶潤,待鹽水被吸盡,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有爆裂聲,色澤加深,斷面淺黃色時,取出晾涼,用時搗碎[3]

每100kg胡蘆巴,用食鹽2kg[3]

11.2 成品性狀

胡蘆巴略呈斜方形,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平滑,兩側各具深斜溝一條,相交處有點狀種臍[3]。質堅硬,不易破碎[3]。氣香,味微苦[3]

炒胡蘆巴微鼓起,有裂紋,表面黃棕色,氣香[3]

鹽胡蘆巴微鼓起,色澤加深[3]。氣香,味微鹹苦[3]

11.3 炮製作用

胡蘆巴長於散寒逐溼,多用於寒溼腳氣[3]。如治療寒溼腳氣,腰膝冷痛無力的胡蘆巴丸(《楊氏家藏方》)[3]

炒胡蘆巴苦燥之性稍緩,溫腎作用略勝於生品,常用於腎虛冷脹[3]

鹽制胡蘆巴可引藥入腎,溫補腎陽力專,常用於疝氣疼痛腎虛腰痛陽痿遺精,如強陽保腎丸(《中國藥典》)[3]

11.4 貯存方法

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乾燥[3]。防蛀[3]

12 性味歸經

胡蘆巴味苦,性溫;歸腎經[3]

胡蘆巴味苦,性溫;入腎、肝經[3]

13 胡蘆巴的功效與主治

胡蘆巴具有溫腎陽、逐寒溼、止痛的功能[3]。用於腎陽不足,下元虛冷,小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溼腳氣

胡蘆巴長於散寒逐溼,多用於寒溼腳氣[3]。如治療寒溼腳氣,腰膝冷痛無力的胡蘆巴丸(《楊氏家藏方》)[3]

炒胡蘆巴苦燥之性稍緩,溫腎作用略勝於生品,常用於腎虛冷脹[3]

鹽胡蘆巴可引藥入腎,溫補腎陽力專,常用於疝氣疼痛腎虛腰痛陽痿遺精,如強陽保腎丸(《中國藥典》)[3]

胡蘆巴具有溫腎陽,祛寒溼的功效,治寒疝小腹痛睾丸腰痠腰痛陽痿早泄遺精腎虛泄瀉,痛經寒溼腳氣,腹脅脹滿[3]

14 胡蘆巴的用法用量

煎服:4.5~9g[3]

15 胡蘆巴的化學成分

胡蘆巴胡蘆巴鹼、番木瓜鹼、龍膽鹼、牡荊素及其7-葡萄糖苷、胡蘆巴苷Ⅰ及Ⅱ、槲皮素、胡蘆巴肽苷(Fenugreekine)、β-谷甾醇等。提取物可抗生育、抗雄激素[3]

16 胡蘆巴的藥理作用

番木瓜鹼可抑制心臟,降低血壓[3]

胡蘆巴種子油中有催乳成分,但無性激素作用去油後的種子有致瀉作用[3]

胡蘆巴種子還有輕度的驅腸線蟲作用[3]

胡蘆巴鹼等對多種白血病小鼠有明顯抗癌活性,龍膽鹼有鎮靜、鎮痛和消炎作用,對麻醉動物尚有降壓作用[3]

17 胡蘆巴的藥典標準

17.1 品名

胡蘆巴

Huluba

TRIGONELLAE SEMEN

17.2 來源

本品爲豆科植物胡蘆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的乾燥成熟種子。夏季果實成熟時採割植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17.3 性狀

本品略呈斜方形或矩形,長3~4mm,寬2~3mm,厚約2mm。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平滑,兩側各具一深斜溝,相交處有點狀種臍。質堅硬,不易破碎。種皮薄,胚乳呈半透明狀,具黏性;子葉2,淡黃色,胚根彎曲,肥大而長。氣香,味微苦。

17.4 鑑別

(1)本品粉末棕黃色。表皮柵狀細胞l列,外壁和側壁上部較厚,有細密縱溝紋,下部胞腔較大,具光輝帶;表面觀類多角形,壁較厚,胞腔較小。支持細胞1列,略呈啞鈴狀,上端稍窄,下端較寬,垂周壁顯條狀紋理;底面觀呈類圓形或六角形,有密集的放射狀條紋增厚,似菊花紋狀,胞腔明顯。子葉細胞糊粉粒脂肪油滴。

(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30ml,超聲處理30分鐘,靜置,棄去上清液殘渣揮幹,加甲醇3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甲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胡蘆巴鹼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鹽酸-乙酸乙酯(8:3: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在105℃加熱1小時,放冷,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三氯化鐵試液(2:1)混合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取[鑑別](2)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加甲醇稀釋至10ml,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胡蘆巴照藥材0.1g,按[鑑別](2)供試品溶液製備方法,製成對照藥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於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醇一丁酮一乙酰丙酮一水(3:3:1:13)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三氯化鋁試液,熱風加熱5分鐘,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7.5 檢查

17.5.1 水分

不得過15.0%(附錄ⅨH  第一法)。

17.5.2 灰分

不得過5.0%(附錄ⅨK)。

17.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1.0%(附錄ⅨK)。

17.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稀乙醇溶劑,不得少於18.0%。

17.7 含量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VID)測定。

17.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0.05%十二烷基磺酸鈉溶液-冰醋酸(20:80:0.1)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65nm。理論板數按胡蘆巴鹼峯計算應不低於4000。

17.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胡蘆巴鹼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50%甲醇製成每1ml含60μg的溶液,即得。

17.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稱定重量,放置1小時,超聲處理(功率300W,頻率50kHz)45分鐘,放冷,密塞,再稱定重量,用5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7.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u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胡蘆巴鹼(C7H7O2)不得少於0.45%。

17.8 胡蘆巴飲

17.8.1 炮製

17.8.1.1 胡蘆巴

除去雜質,洗淨,乾燥

17.8.1.1.1 性狀、鑑別、檢查浸、出物、含量測定

藥材

17.8.1.2 鹽胡蘆巴

取淨胡蘆巴,照鹽水炙法(附錄ⅡD)炒至鼓起,微具焦斑,有香氣溢出時,取出,晾涼。用時搗碎。

本品形如胡蘆巴,表面黃棕色至棕色,偶見焦斑。略具香氣,味微鹹。

灰分  同藥材,不得過7.5%。

17.8.1.2.1 鑑別、浸出物、含量測定

藥材

17.8.2 性味歸經

苦,溫。歸腎經

17.8.3 功能與主治

溫腎助陽,祛寒止痛。用於腎陽不足,下元虛冷,小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溼腳氣

17.8.4 用法與用量

5~10g。

17.8.5 貯藏

乾燥處。

17.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製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98.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0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