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主要內容
本書以《黃帝內經素問》、《針經》和《明堂孔穴鍼灸治要》(已佚)三書爲主要依據,“使事類相從,刪其浮辭,除其重複,論其精要,至爲十二卷”[2]。主要載述臟腑、經絡、治療等理論,並詳載全身349個經穴的部位和主治疾病、針刺分寸、艾灸壯數等。不僅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鍼灸學專著,而且也是研究《黃帝內經》等古傳本的重要文獻。對國內外的鍼灸學發展均有重大影響。
《鍼灸甲乙經》共十卷,後改編爲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本書是將《黃帝內經素問》、《針經》(即《黃帝內經靈樞》古名)和《明堂孔穴鍼灸治要》三書分類合編而成。因此它較之《黃帝內經》的理論體系更爲豐富。主要論述臟腑經絡、脈診理論、腧穴部位、鍼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類疾病的證候、鍼灸取穴等。是我國現存最早、內容較完整的一部鍼灸著作,也是研究《黃帝內經》古傳本的重要文獻。本書對古代鍼灸療法進行了系統的歸納和整理,在鍼灸學的發展上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從文獻學角度來說,《鍼灸甲乙經》可以校正《黃帝內經素問》、《黃帝內經靈樞》在流傳過程中所產生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