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羣

心理學與精神病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é qún

2 英文參考

be gregarious

get on well with others

合羣是一種願意與他人乃至羣體在一起的傾向。兒童表現出來的親子間依戀是合羣的早期表現形式。合羣是友誼、愛情、參加羣體生活的基礎。

3 合羣需要

英國心理學家W.麥獨孤認爲合羣是一種本能心理學家H.A.默裏認爲合羣是一種需要。他利用主題統覺測驗(TAT),按照被試的TAT故事中人物與他人保持友好關係的情況,給合羣需要判分。一些研究表明,在合羣需要上得分高的人傾向於自認爲是熱情的、好心的、助人的、忠實的、慷慨的。女性在合羣需要上得分高於男性。相當一部分研究證明,合羣需要成就需要有負相關,女性在合羣需要上得分較高,而在成就需要上得分較低。成就需要的特點是關心自我改善,重視能顯示個人工作效率的課題。合羣需要的特點是關心他人的心理安適,關心與他人的關係。

4 合羣有關的因素

心理學家S.沙赫特認爲合羣恐懼有關,合羣能降低恐懼恐懼程度高的人比恐懼程度低的人更傾向於合羣。他還發現,出生順序與合羣有關。長子、長女和獨生子女害怕時表現出更強的合羣傾向。這種傾向隨出生順序而遞減。I.薩爾諾夫和P.G.津巴多研究了恐懼焦慮合羣的關係。結果發現,高恐懼被試比低恐懼被試更希望與他人在一起,證實了沙赫特的結論。但焦慮則產生相反的結果,高焦慮被試比低焦慮被試更希望單獨活動。L.費斯廷格的社會比較理論也被用來說明恐懼合羣的關係。當恐懼時與他人在一起,可以看到他人如何反應,據此來確定或評價自己的反應。P.謝威和M.克林納特認爲,評價自己的反應固然是重要的,但瞭解情況的需要是更加強烈的,他人往往是信息的重要來源。當人們面臨不熟悉的情況時力求瞭解這個情況,於是導致合羣行爲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