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疹

中醫診斷學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àn zhěn

2 英文參考

miliaria[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sudamen[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sudamina[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3 概述

汗疹爲病名[1]。見《實用外科中藥治療學》。即痱瘡[1]。指汗泄不暢所致的一種皮膚[2]。又名疿汗疹疿瘡痱子[2]

4 病因病機

由於暑溼蘊蒸,汗泄不暢所致[2]

5 症狀

多見於炎夏,以小兒肥胖人易患[2]。好發於頭面頸項、腹、背、肩、股等處[2]皮膚汗孔處發生密集如粟米樣的紅色丘疹,迅速變爲小水泡或小膿泡,自覺瘙癢及灼熱感,常因搔抓而繼發感染引起痱毒汗腺炎)[2]

6 臨牀表現

1.好發於手掌和手指側面;

2.損害爲多數米粒大深在性水泡,呈半球形,略高於皮面,成羣發生,對稱分佈

3.有灼熱和瘙癢感。

7 診斷依據

1.好發於手掌和手指側面;

2.損害爲多數米粒大深在性水泡,呈半球形,略高於皮面,成羣發生,對稱分佈

3.有灼熱和瘙癢感;

4.多見於夏季,常季節性發作;

5.患者常伴有手足多汗

8 治療原則

1.全身治療;

2.局部治療:以收斂、止癢爲主;

3.酌情使用淺層X線放射治療。

9 用藥原則

短程口服強的松可迅速收效,對情緒緊張的患得可適當應用鎮靜劑、抗組胺製劑。必要時可應用抗膽鹼能性藥物阿托品等。

10 中醫治法

治宜清暑解利尿[2]。內服清暑湯綠豆湯綠豆煮熟、薄荷煎湯,加糖)代茶飲[2]。外用六一散痱子粉外撲[2]。相當於紅色粟粒疹[2]

11 輔助檢查

本病一般不需檢查,與手癬鑑別時可行真菌鏡檢。

12 療效評價

1.治癒:自覺症狀消失,皮疹消退

2.好轉:自覺症狀減輕,皮疹大部分消退,偶有反覆;

3.未愈:自覺症狀及皮疹均無改善。

1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16.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5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