頷厭

腧穴學 特定穴 足少陽膽經經穴 鍼灸學 中醫學 側頭部腧穴 交會穴 穴位特效按摩 經穴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án yàn

2 英文參考

Hànyàn GB4[中國鍼灸學詞典]

hányà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G4[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GB4[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頷厭
漢語拼音Hanyan
羅馬拼音Hanyen
美國英譯名Jaw Hated
各國代號中國GB4
日本4
法國莫蘭特氏VB4
富耶氏
德國G4
英國G4
美國GB4

頷厭經穴[1](hányàn[2]GB4)。出《鍼灸甲乙經》。屬足少陽膽經[2]頷厭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交會穴[2][3]。頷即下頷,厭指順從,此穴在顳顬部,隨咀嚼順從下頜運動,故名頷厭[3]頷厭穴主治顳,耳,目等疾患:如偏正頭痛耳鳴耳聾目眩齒痛身熱,善嚏,瘈瘲瘛瘲),驚癇癲癇,手腕痛,偏頭痛耳鳴眩暈,口㖞,口眼㖞斜,,現代又多用頷厭穴治療血管頭痛神經耳聾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結膜炎牙痛等。

4 出處

鍼灸甲乙經》:頷厭,在曲周顳顬上廉手少陽足陽明之會。

5 穴名

頷即下頷,厭指順從,此穴在顳顬部,隨咀嚼順從下頜運動,故名頷厭[3]

頷,《方言》:“頷、頤、頜也,南楚謂之頷,秦晉謂之頜,頤其通語也。”《釋名·釋形體》:“頷,含也,口含物之車也。”《說文》:“頷,面黃也。”故一股通指下頷部。白居易《東南行》:“相逢應不識,滿頷白髭鬚。”按《黃帝內經靈樞·經筋》載:“手少陽之筋……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屬目外呲,上乘頷,結於角。”厭,有垂帖之義,《禮記·曲禮》:“厭冠不入公門。”止與極也。《國語·晉語》:“民志不厭。”無厭,即無止境之意。饜又與厭通,飽食也。《孟子·公孫醜》:“我學不饜。”人在吞嚥食物時,穴正當筋脈收引牽動所止之處,亦與頷厭之義有關。此穴在顳頜部,當頭維穴懸顱穴之間,適在厭冠帖於顳頷之處,故穴名頷厭[4]

7 所屬部位

側頭[5]

8 頷厭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頷厭穴在頭部鬢髮上,當頭維曲鬢弧形連線的上四分之一與下四分之三交點處[5]

頷厭穴位於頭部,從頭維曲鬢的弧形連線(其弧度與鬢髮弧度相應)的上1/4與下3/4的交點處。正坐或側伏取穴[5]

頷厭穴位於鬢髮中,當頭維穴曲鬢穴間沿鬢髮弧形連線的上1/2中點處[5]

頷厭穴在足少陽膽經的位置

頷厭穴在側頭的位置

頷厭穴的位置

頷厭穴在側頭的位置

頷厭穴的位置

頷厭穴在側頭的位置(肌肉

頷厭穴的位置

頷厭穴在側頭的位置(骨骼神經血管

9 頷厭穴的取法

頷厭穴位於頭部,從頭維曲鬢的弧形連線(其弧度與鬢髮弧度相應)的上1/4與下3/4的交點處。正坐或側伏取穴[5]

正坐仰靠或側伏,在鬢髮中,當頭維曲鬢連線的上1/4與下3/4的交點處取穴

正坐側伏或側臥位,從頭維沿鬢角至曲鬢作一弧線,於弧線之中點定懸顱,在頭維懸顱之間定頷厭[6]

快速取穴:先找到頭維(在頭部,額角髮際直上半橫指,頭正中線旁開6橫指即是頭維穴)和曲鬢(在耳前鬢角髮際後緣作垂直線,與耳尖水平線相交處即是曲鬢穴),兩穴連線的上1/4處即是頷厭[7]

10 頷厭穴位解剖

頷厭下皮膚、皮下組織耳上肌、顳筋膜、顳肌。皮膚布有耳顳神經,顳淺動、靜脈頂支,顳肌受下頜神經的前幹肌支支配。

10.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耳上肌→顳筋膜→顳肌[7]

皮膚→皮下組織→顳肌[8]

10.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上頷神經顴顳支和顳淺動脈分佈;深層有面神經顳支和下頜神經肌支分佈[8]

布有耳顳神經顳支和顳淺動、靜脈頂支[8]

11 頷厭穴的功效與作用

頷厭穴有疏經通絡的作用[8]

頷厭穴具有清熱散風,通絡止痛的功效。

頷厭穴系膽經三焦經和胃經之會穴,有疏風止痛之功,主治頸痛、頭痛、不能轉動點頭[8]

12 頷厭穴主治病

頷厭穴主治顳,耳,目等疾患:如偏正頭痛耳鳴耳聾目眩齒痛身熱,善嚏,瘈瘲瘛瘲),驚癇癲癇,手腕痛,偏頭痛耳鳴眩暈,口㖞,口眼㖞斜,,現代又多用頷厭穴治療血管頭痛神經耳聾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結膜炎牙痛等。

頷厭穴主治顳、耳、目等疾患:如偏正頭痛耳鳴耳聾目眩齒痛身熱、善嚏、驚癇、手腕痛等[8]

頷厭穴主治偏頭痛目眩耳鳴齒痛癲癇[8]

頷厭穴主治偏頭痛眩暈齒痛耳鳴,口㖞;癲癇瘛瘲[8]

現代又多用頷厭穴治療血管頭痛神經耳聾[8]

頷厭穴主治偏頭痛眩暈耳鳴齒痛口眼㖞斜瘈瘲驚癇[8]

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偏頭痛三叉神經痛眩暈癲癇面神經麻痹

2.五官系統疾病:耳鳴結膜炎牙痛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8][8]

平刺0.3~0.5寸[8]

向後平刺0.5~0.8寸[8]

13.2 灸法

可灸[8][8][8]

艾條灸5~10分鐘[8]

艾條灸5~10分鐘。

14 頷厭穴的配伍

頷厭太陽風池列缺外關,治偏頭痛[8]

頷厭腰奇水溝百會大椎後溪,治癲癇[8]

頷厭絲竹空光明支溝曲池太沖,治目眩[8]

頷厭太陽列缺風池,有清熱散風止痛的作用,主治偏頭痛

頷厭絲竹空支溝光明,有清頭目泄火的作用,主治目眩

頷厭百會大椎腰奇,有鎮靜安神抗癇的作用,主治癲癇

15 特效按摩

中指指腹垂直揉按頷厭穴,以有脹痛感覺爲宜,每天早晚各揉按1次,每次1~3分鐘,可治五官科疾病[8]

16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善嚏,頭痛身熱頷厭主之。目眩無所見,偏頭痛,引外眥而急,頷厭主之。

鍼灸甲乙經》:手少陽足陽明之會。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頭風眩,目無所見,偏頭痛目外眥急,耳鳴多嚏,頸項痛。

鍼灸聚英》:偏頭痛頭風目眩驚癇

鍼灸大成》:主偏頭痛頭風目眩驚癇,手卷手腕痛,耳鳴,目無見,目外眥急,好嚏,頸痛,歷節風,汗出。

類經圖翼》:齒痛瘛瘲口噤不能嚼物,頭風,偏頭頸項俱痛。

17 頷厭穴研究進展

治療少陽頭痛:選用3寸毫針,常規消毒後,自患側頷厭進針(兩側痛時,雙側進針),將針快速刺入帽狀腱膜層下,緩慢下插至曲鬢穴。進針2寸左右,進針過程中不提插捻轉。針體到位後,快速單方捻轉3~4周,造成人爲的滯針,使患者整個顳部頭皮產生痛脹、沉麻感。留針30 min後,反方向捻鍼1~2周,即可出針。每日1次,6次爲一療程。治療107例患者,全部治癒,其中1個療程內治愈的有89例,2~3個療程治癒的有18例。[9]

18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12.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44.
  4. ^ [4]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5. ^ [5]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17.
  6. ^ [6]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99-300.
  7. ^ [7]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8. ^ [8]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09.
  9. ^ [9]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99-30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