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熱錯雜

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 中醫證名 中醫學 中醫基礎理論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án rè cuò zá

2 英文參考

intermingled cold and hea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寒熱錯雜是指寒熱邪氣並存的病理變化,導致寒熱表現同時並見[1] 。此處“錯雜”作“互見”之意。即寒與熱證交錯在一起同時出現[2] 。《傷寒論》中厥陰病篇之烏梅丸證,即屬於此。寒與熱之錯雜,又有表、裏、上、下之分,故臨牀又有上熱下寒表寒裏熱表熱裏寒等多種情況。

上熱下寒指上部表現爲熱,下部表現爲寒的證候。1.厥陰病證型之一。亦即寒熱錯雜表現之一。患者在同一時期內,上部表現爲熱性、下部表現爲寒性的證候。如外感病誤用攻下,引致大瀉不止,津液損傷,使熱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則咯黃痰或血痰;寒盛於下則泄瀉、肢冷、脈沉遲。《黃帝內經靈樞·刺節真邪》:“上熱下寒,視其虛脈而陷之於經絡者取之,氣下乃止,此所謂引而下之者也。”參厥陰病條。2.指下元虛寒,導致陽氣上越之證。《中醫臨證備要·上熱下寒》:“足脛寒冷,而反微紅似酣,兼見形寒,脈沉細,或伴大便泄瀉,系下元虛寒陽氣上越,稱做‘戴陽’,爲虛脫證名之一。急用白通湯回陽。”[3]

表寒裏熱是指表有寒裏有熱的證候外邪傳裏化熱表寒未解,或本有內熱,又感寒邪之證。多見惡寒發熱無汗身痛又伴見煩躁口渴便祕等。[4]

表熱裏寒是指表有熱而裏有寒的證候。如平素脾胃虛寒,又感外邪。症見發熱無汗頭痛咳嗽大便溏泄小便清長,舌淡胖,微黃濁苔,脈浮緩。[4]

4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01.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5.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90.

治療寒熱錯雜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