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淋

中醫內科學 常見病方藥治療 中醫常見病 中醫學 淋證 中醫病證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án lín

2 英文參考

cold stranguri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寒淋爲病證名[1]

4 淋證之一·寒淋

淋證之一[1]。亦稱冷淋[1]。《諸病源候論·淋病諸候》:“寒淋者,其病狀先寒戰然後尿是也。由腎氣虛弱,下焦受於冷氣,入胞與正氣交爭,寒氣勝則戰寒而成淋,正氣勝戰寒解,故得小便也。”

小兒諸淋之一[1]。因風寒之邪入侵膀胱,致下焦受冷,失去正常的氣化功能而成[1]。症見小便閉塞,脹痛難忍,並牽引少腹作痛,或小便淋瀝不暢[1]。治宜溫陽散寒,止痛利水,用五苓散肉桂小茴香[1]

4.1 關於淋證

淋證(stranguria[2][3])爲病名[4][5]。是指以小便頻急,淋瀝不盡,尿道澀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爲主要表現的疾病的統稱[5][5]。又稱淋瀝[5]

淋證病因膀胱溼熱爲主,病位在腎與膀胱,初起多邪實之證,久病則由實轉虛,亦可呈現虛實夾雜證候,其臨牀症狀有二類,一類是膀胱氣化失司引起的證候;一類是各種淋證的特殊症狀,前者是診斷淋證的依據,後者是區別不同淋證的特徵。應與淋證進行鑑別的病證有癃閉尿血尿濁等。[6]

根據病因病機症狀不同,淋證分爲熱淋石淋氣淋血淋膏淋勞淋六種類型,在辨證時,除要辨明不同淋證的特徵外,還要審察證候虛實。初起溼熱蘊結,以致膀胱氣化失司者屬實,治宜清熱利溼通淋,佐以行氣。病久脾腎兩虧,膀胱氣化無權者屬虛,治宜培補脾腎。虛實夾雜者,宜標本兼治。並根據各個淋證的特徵,或參以止血,或配以排石,或佐以泄濁等。鍼灸治療本病急性期可迅速緩解疼痛。對尿路中、下段結石,針刺後排石效果較好,而尿路上段和腎盂、腎盞部位的結石則應採取綜合療法。若淋證併發嚴重感染,腎功能受損,或查知結石體積較大,鍼灸難以奏效,則採用其他療法。患膏淋勞淋氣血虛衰者,應適當配合中藥補氣養血[7][7]

各種淋證之間,彼此又有一定的關係,表現在轉歸上,一是虛實的相互轉化,在不同淋證之間和同一淋證的本身都存在這種情況。二是各種淋證之間的相互轉化。也可二種淋證虛實同時並見。認識這種轉化,對臨牀有實際指導意義。[7]

現代醫學中的一些泌尿系感染、結石、結核、急慢性前列腺炎乳糜尿等病,有類似六淋證候者,可參考淋證施治[7]

詳見淋證條。

5 胞痹的別稱·寒淋

寒淋胞痹的別稱[7]。《醫學入門·小便不通》:“胞痹寒淋小便痛引臍腹,上有清涕腎着湯;熱者,瀉腎湯。”胞痹又名膀胱痹[8]。因風寒溼邪久客膀胱,使膀胱虛寒氣化失常所致[8]。症見小腹脹滿,疼痛拒按小便艱澀不利,鼻流清涕[8]。《黃帝內經素問·痹論》:“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爲清涕。”治宜溫通,選用腎着湯巴戟丸金匱腎氣丸等方[8]。亦有因溼熱蘊結膀胱而致者,治宜清利,用腎瀝湯八正散等方[8]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96.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47.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54.
  6. ^ [6]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33-238.
  7. ^ [7]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00-103.
  8. ^ [8]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8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