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醫學

學科名 醫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áng kōng háng tiān yī xué

2 註解

航空航天醫學是研究人在大氣層和外層空間飛行時,外界環境因素(低壓、缺氧、宇宙輻射等)及飛行因素(超重、失重等)對人體生理功能的影響,及其防護措施的醫學學科。

1770年到19世紀的一百多年的時間裏,各國科學家進行了大量的氣球載人、載動物的升空試驗。當時人們沒有認識高空環境會對人體帶來危害,沒有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以致在升空中發生了人的凍傷耳痛意識喪失甚至死亡的嚴重事故。此後人們便重視和開展高空環境的研究,逐漸認識到低壓、缺氧、低溫對人體危害,這是航空醫學的萌芽時期。

飛機的製造、飛行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實現的。當時飛機的性能較低,航行高度僅兩千米,飛行速度也僅有每小時500公里。即使這樣也發生了暈機、着陸事故、飛機碰撞等急待解決的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特別是噴氣飛機出現後,飛機的性能提高,航行高度增高,速度增快,續航時間延長,出現了由超重、低壓、缺氧、低溫等引起的醫學問題,這迫使各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用於開展航空醫學研究。

天醫學是在航空醫學基礎上發展的。40年代末50年代初,人們進行了廣泛的火箭和衛星的生物學試驗。動物實驗證明人類可以到宇宙航行後,蘇聯在60年代初首先載人航天成功。隨後研究了人在宇宙飛行的安全返回、失重對人體的影響等,證明人可以在失重條件下有效地工作和健康地生活。隨着航天技術的發展,航天醫學也相應地迅速發展。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