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老年人日

健康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uó jì lǎo nián rén rì

2 註解

每年的10月1日是國際老年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

3 國際老年人日的由來

人口老齡化問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聯合國和許多國家如中國、日本、瑞典、法國等國都組建了一些較爲完善的老齡科研組織和機構,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方面加強對老齡問題的綜合研究。聯合國於1982年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屆老齡問題世界大會,在以後16年的歷屆大會上都涉及了老齡化問題,並先後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議:《維也納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十一國際老人節》、《聯合國老年人原則》。

1990年第4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91年開始,每年10月1日爲“國際老年人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 。1992年第47屆聯大通過《世界老齡問題宣言》,並決定將1999年定爲“國際老人年”。1997年9月8日第52屆聯大又確定,1999年國際老人年從1998年10月1日開始,主題是建立不同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

此外,許多國家還有本國的老人節,有的是和本國傳統節日相結合,顯得更有意義。加拿大的老人節也稱“笑節”,定在每年的6月21日;美國的老人節也稱“祖父祖母節”,定在每年9月勞動節後的第一個星期天;一向有敬老習俗的日本老人最多,所以老人節也稱“敬老日”,定在每年的9月15日。

4 關於人口老齡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生兒數量明顯減少,人均壽命也從1950年的20歲上升到目前的66歲。這種雙向發展使全球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結構都趨於老化。據聯合國有關規定,一個國家65歲以上的老年人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超過7%,或60歲以上的人口超過10%,便被稱爲“老年型”國家。除少數非洲國家外,現在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結構都在趨於老化,這是因爲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而平均壽命不斷增加造成的。

當前,在全世界19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約有60多個已進入“老年型”。目前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1.32億,也即將進入“老年型”國家的行列。據估算,今後50年間,老年人數大概會翻兩番,從6億人增加到將近20億人。今天,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花甲老人。到2025年,全世界的老年人口將達到11. 21億。到2050年,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總數將近20億,佔總人口21%,並將超過14歲以下兒童人口的總數。百歲老人將從2002年的約21萬增長到320萬。到2050年,非洲老齡人口將從4200萬上升到2.05億;亞洲從3.38億增加到12.27億;歐洲1.48億增加到2.21億;美洲從9600萬增加到3億。目前全球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是意大利,佔總人口25%。到2150年,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預計會步入花甲之年。

人口老齡化已成爲當今世界的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退休人口數量增加、人類壽命延長及少子化加速已使勞動力短缺,加重了勞動人口與整個社會的負擔。以歐盟爲例,2000年底,歐盟國家73%的勞動力養活27%的退休者,而到2050年,將由47%的勞力養活53%的65歲以上的退休老人。據人口專家預計,到2030年,西方7個主要工業化國家65歲以上人口將佔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而在1980年僅佔百分之十二點五。日本、美國和德國60歲以上的老人人數40年後將會翻一番。如果目前的社會保障和福利政策不變,到下個世紀初,意大利政府的養老金支出將比現在增長5倍。在發達國家中,日本老齡人口的增長速度爲西德的2倍,美國的7倍。這個20年前世界上年輕化的工業國到本世紀末將成爲最老齡化的國家。人口迅速老化已使日本勞動力短缺,日本政府不得不鼓勵已退休的老人繼續工作。人口老化還將加重社會撫養不從事經濟活動的老人的負擔。目前日本大約6個在工作的人需撫養一位老人,而到2025年,將由3人撫養1人。

5 國際老年人日歷屆主題

時間 國際老年人日主題

1999年 國際老年人日主題:建立不同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

2002年 國際老年人日主題:讓老年人融入到發展進程中去

2004年 國際老年人日主題:任何年齡都有未來

2005年 國際老年人日主題:新千年的老齡化問題。重點在貧困,老年婦女和發展

2006年 國際老年人日主題: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促進聯合國全球戰略

2007年 國際老年人日主題:關注老齡問題的挑戰和機遇

2008年 國際老年人日主題:爲老服務與老年人社會參與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