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宋 唐慎微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白芨

白芨pd238.bmp

味苦、辛,平、微寒,無毒。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胃中邪氣賊風鬼擊,痱(音肥)緩不收,除白癬疥蟲。一名甘根,一名連及草。生北山川穀,又冤句及越山。(紫石英爲之使,惡理石,畏李核、杏仁。)陶隱居雲∶近道處處有之。葉似杜若,根形似菱米,節間有毛。方用亦稀,可以作糊。唐本注云∶此物,山野人患手足皸(音軍)拆,嚼以塗之有效。臣禹錫等謹按蜀本雲∶反烏頭。又七月實熟,黃黑色,冬凋。根似菱,三角,白色,角頭生芽。今出申州。二月、八月採根用。吳氏雲神農∶苦。黃帝∶辛。李氏∶大寒雷公∶辛,無毒。莖葉如生薑藜蘆,十月華,直上,紫赤,根白連,二月、八月、九月採。藥性論雲∶白芨,使。能治結熱不消,主陰下痿,治面上,令人肌滑。日華子雲∶味甘止驚邪血邪,癇疾,赤眼癥結,發背瘰,腸風痔,刀箭瘡,撲損,溫熱瘧疾血痢,湯火瘡,生肌止痛,風痹。圖經曰∶白芨,生北山川穀,又冤句及越山,今江淮、河、陝、漢、黔諸州皆有之,生石山上。春生苗,長一尺許。似櫚及藜蘆,莖端生一臺,葉兩指大,青色。夏開花紫。七月結實至熟,黃黑色。至冬葉凋。根似菱米,有三角,白色,角端生芽。二月、七月採根。今醫治金瘡不瘥及癰疸方中多用之。經驗方∶治鼻衄不止甚者。白芨爲末,津調塗山根上,立止。衍義∶白芨,文具白蘞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