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導引法》

明 胡文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九)彭祖谷仙臥引法

〔原文〕彭祖谷仙臥引法除百病延年益壽。居常,解衣被,臥。伸腰、填小腹,五息止,引腎。去消渴,利陰陽。又云,伸左腳,屈右膝,內壓之,五息止,引脾。去心寒熱,胸臆邪脹。挽兩足指,五息止,引腹中。去疝瘕(假。腹中腫塊),利九竅。仰兩足指,五息止,引腰脊。痹、偏枯,令人耳聲(聰)。兩足內相向,五息止,引心肺。去咳逆上氣。踵內相向,五息止,短股,徐五絡之氣。利腸胃,去邪氣。掩左脛、屈右膝,內壓之,五息止,引肺。去風虛,令人明目。張脛兩足指,號五息止。令人不轉筋。兩手牽膝置心上,五息止。愈腰痛。外轉兩足十通,內轉兩足十通止。復諸勞。凡十節,五十息,五五二百五十息。欲導引夜半雞鳴平旦爲之。禁飽食沐浴。〔解說〕彭祖的臥式導引法,有除百病延年益壽的作用導引時應在清靜居室中,松衣解帶,仰臥於牀進行。本導引術共有十節,每節以五息爲一次,每節連做五次。每節五息十節計五十息。每節連做五次,五五共二百五十息。導引時間宜在夜半雞鳴平旦(天大亮的時候)。導引前禁飽食和洗髮澡身。第一節∶仰臥伸腰,先引氣小腹丹田),然後行五息,連做五次,共呼吸二十五息(以後各節均如此進行)。這樣可引腎中氣行。治療消渴,調和陰陽。第二節∶伸出左腳彎屈起右膝,使右膝內壓左腳上,行五息,連做五次,引脾中氣行。可祛除心腹內寒熱邪氣,胸膈受邪脹滿不適。第三節∶上體坐起,兩臂前舉,用手拉兩腳趾,行五息,連做五次,引腹中氣行。可治疝氣、腹中腫塊,並可通利九竅(眼耳口鼻七竅肛門尿道)。第四節∶仰臥,兩腳十趾伸直後仰,行五息,連做五次,引腰中氣行。可治腰脊痹,半身不遂,並可以使兩耳聽力聰明。第六節∶仰臥,伸展兩腿,分開兩腳,使兩足掌朝內轉,足跟向外,腳趾相對,行五息,連做五次,引心肺氣行。可治咳逆上氣。第七節∶仰臥,兩腿併攏,踵向內相對,腳尖向外伸展,行五息,連做五次。引大腿股內氣行,可疏通絡脈經氣(五絡當爲十五絡脈)。通利腸胃,祛除邪氣。第八節∶仰臥,掩(關閉、停止)左脛(左腿不動),屈曲右膝,使右膝着左腿上,行五息,連做五次。引肺中氣行。可治療體虛傷風,並可使人目明。第九節∶仰臥,張開兩脛和兩足趾,呼號行氣五息,連做五次。可治轉筋。第十節∶兩腳向外轉,引氣十遍;兩腳向內轉,引氣十遍,可治身體各種勞損疾病。以上共十節,行二百五十息。彭祖是古代著名養生家。據班固《漢書·古今人表》記述,彭祖姓名鏗,陸終氏第三子,顓頊帝玄孫,軒轅黃帝第八代裔孫。《史記·舜本紀》說,彭祖自堯時舉用,歷夏,殷封於大彭。大彭國,即今江蘇徐州,至今徐州尚有彭祖宅、彭祖井等遺蹟。彭祖精通養生導引方術,年過百歲而不衰,葛洪神仙傳》說殷代末年,彭祖曾傳授養生方術給殷王,殷王得彭祖方術後,行之見大效,於是要殺掉彭祖,以斷絕再傳授於人,彭祖得知即不知去向。七十年後有人在流河之西見他騎着駱駝在行遊。於是道家便列彭祖爲仙人,《莊子·逍遙遊》說∶“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爲春,八千歲爲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並指出彭祖是吐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導引之術的創始人。孔子在《論語·述而》中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我於老彭。”老彭就是彭祖。後世傳爲彭祖所述的養生導引方書很多,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等書中收載有許多彭祖導引論。

小結∶

本篇導引法有二種較爲特殊的行氣法,現討論於下∶1、引臟腑氣法“引腎”、“引脾”、“引肺”、“引心肺”、“引腹”、“引腰脊”等。都是指以意念引內氣入臟腑肢體以治病方法。佛家的止觀法,道家的服氣法都對本法有所論然,如《童蒙止觀》中說∶“安心住在病處,即能治病”;《雲笈七籤》中說“長引吸而咽之,存入所患之臟腑。若非臟腑之疾,是謂肢體筋骨者,亦宜先存入所主之髒也。閉極又引,凡得九咽,覺其髒中有氣,乃存其氣攻於所苦之處。”這裏的“引吸而咽之,存入所患之臟腑……覺其髒中有氣,乃存其氣攻於所苦之處。”就是彭祖的引臟腑氣法。其練法是要“安心住在病處”,以意念想象納入的“內氣”到達患病的臟腑或肢體筋骨,待練到可感覺到“內氣”入了臟腑後,再引氣攻所患之處,即可治療該臟腑或肢體的疾病。如引腎氣可攻治消渴;引腹中氣可攻治疝氣∶引腰中氣可攻治脊背痹痛,半身不遂等。《備急千金要方調氣法,引彭祖論曰∶“和神導氣之道,當得密室,避戶安牀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偃臥目閉氣於胸中,以鴻毛着鼻上而不動,經三百息,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心無所思,如此則寒暑不能侵,蜂蠆不能毒;壽三百六十歲,此鄰於真人也。每旦夕面向午,展兩手於腳膝上徐徐按捺肢節,口吐濁氣,鼻引清氣,良久,乃以手左託、右託、上託、下託、前託、後託,目張口叩齒摩眼押頭拔耳挽發放腰。咳嗽發,陽振動也。雙作只作,反手爲之,然掣足仰振,數八十九十而止。仰下徐徐定心,作禪觀之法∶後閉目存思想見空中太和元氣,如紫雲成蓋,五色分明,下入際,漸漸入項,如雨初晴,雲入山透皮入肉,至骨至腦,氣漸漸下入腹中,四肢五臟皆受其潤,如水滲入地若徹,則覺腹中有聲然,意專思專,不得外緣,斯須即覺元氣達於氣海,須臾則自達於湧泉,則覺身體振動,兩腳蜷曲,亦令牀位有聲拉拉然,則名一通。”文中的禪觀之法就是引臟腑氣法。2、出聲調息法第九節的“張脛兩足指,號五息止。”就是古代氣功中的另一流派出聲調息法。該法和多種氣功家所主張一呼一吸“皆不欲令己耳聞其氣出入之聲”者不同,而是主張隨呼吸出入呼號出聲,類似“聲音誘導法”。如先用鼻吸氣,呼氣時閉口,隨着呼氣用口鼻一起呼號發出“哼……的共鳴音,隨着“哼……”的聲音鼓腹,入力丹田,可使氣易貫丹田。許多練硬氣功的,在運氣行功時也常發出“啊”、“哈”等呼號之聲,而在武術中隨功而出的“啊”、“哈”等聲就更高亢而有力了。本來呼吸的本身就帶有一定的聲音,發聲有抒懷暢志,使氣機流通的作用氣功家利用發出的聲音誘導氣丹田使氣至肢體的某一部位,是完全合乎生理的。所以古代氣功家在練“六字訣”∶、呵、呼、噓、吹、嘻等功法時,有人也主張可以隨呼吸呼號某一字,或者六字,以療疾。一般呼號,以隨呼氣出聲爲宜,呼氣時出聲比較自然,流暢,易於掌握。優秀的歌唱家發聲時可使氣丹田,從而使音色高亢有力,洪亮貫耳。這也可以幫助出聲調息法有它的獨特之處,可用於歌唱家、話刷演員的練功。《備急千金要方調氣法,引彭祖論曰∶“凡百病不離五臟五臟各有八十一種疾,冷熱風氣計成四百四病。事須識其相類,善以知之。……冷病者,用大呼三十遍,細呼七遍。呼法,鼻中引氣入,口中吐氣出,當令聲相逐,呼字而吐之,熱病者,用大呼五十遍,細吹十遍,吹如吹物之吹,當使字氣聲似字。肺病者,用大唏三十遍,細唏十遍。腎病者,用大五十遍,細三十遍。此十二種調氣法。若有病根據此法恭敬用心,無有不差。”彭祖這裏所說的就是發聲呼吸法。其方法是鼻中引氣入,口中吐氣出,使氣與聲相隨,而呼氣時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