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科心得集》

清 高秉鈞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辨膿窠瘡黃水瘡論

膿窠瘡者,大如黃豆,黃膿起泡,痛甚。起時先從水泡作癢,後變膿泡。乃肺經有熱,脾經有溼,二氣交感而成。治當清熱散風、涼血除溼,如四妙湯防風荊芥,或涼血消風散;外搽普濟丹,或蛇牀子散,或一掃光;若不癢而痛者,以生大黃二兩,生石膏一兩,研末,麻油調搽,兼戒口味自愈黃水瘡者,頭面耳項,忽生黃泡,破流脂水,頃刻沿開,多生痛癢。此因日曬風吹,熱毒鬱於皮毛,暴感溼熱;或內餐溼熱之物,致風動火生而發。當內服祛風涼血、清熱之藥,外以湯洗之,用蛤粉散搽之;有用雄豬膽一個,入黃柏一兩浸,焙乾爲末,摻之;或用井花水調搽,殊妙。